第三百五十章 论才(2 / 2)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缺点,跟许多军事将领一样,熊廷弼的政治眼光确实不怎么样,再加上脾气还有点臭,让很多人对他有意见。被他得罪的人,虽不是海了去了,但没有一百,几十个总还是有的。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熊廷弼脾气臭,政治眼光差,但只要对大明有用,可以为大明做贡献,这些朱友建都可以容忍。若是熊廷弼还在,那这个辽东督师是绝对非他莫属的。

而且朱友建也相信,他一定能比袁崇焕干得更好,毕竟不论从哪方面来看,熊廷弼在辽东战事上的认识是很清醒的。再加上他又是一个具有很高战略眼光的人,能从大局着眼,而且在指挥作战上也很有一。综合这几个方面,平定辽东还真就非熊廷弼莫属。

可惜如今什么都晚了,熊廷弼人都已经死了,现在后悔也是没用。朱友建当时眼看着熊廷弼下狱,却无动于衷,没有丝毫表示。虽这跟他当时只是一介无权无势的藩王有关,但这也跟他当时决定韬光养晦脱不了干系。他当时真要是下决心保熊廷弼,以启帝对他的护,最多也就是在这事上得罪魏忠贤,可却能收获一位帅才。

所以,付出和收获往往是成正比的。既然你当时没有勇气和魄力跟魏忠贤撕破脸,那现在得不到熊廷弼,不能用他平定辽东,那也无可奈何。

再者,袁崇焕现在在辽东干的也还好,就算他在能力上有所不如熊廷弼,但相信让他守住宁锦一线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况且在朱友建的计划中,也就没打算依靠袁崇焕来收复辽东。这个活,他决定还是要亲自下场,跟皇太极来个王对王,在战场中一决胜负。

贺逢圣以前和熊廷弼不对付,这是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可贺逢圣在大是大非的立场上,能够不计前嫌,放下他们私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替熊廷弼话,这更明朱友建的眼光和选择是正确的,没有看错人,将来让贺逢圣入阁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只听袁可立接着道:“克繇能将这趟差事办好,还在折子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足可见其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皇上亦是慧眼识珠,选派了克繇做这件事。若换臣前去,未必就能比贺克繇做得更好。”

袁可立这个建极大学士终究主官的是户部,这些话由他来自是最合适。不过他这也是谦虚之言,朱友建知道,凭袁可立的能力,要是让他来做这件事,只会做的比贺逢圣还好,不会有哪里不如的道理。

“袁师过谦了。不过贺逢圣是有真才实学,这点朕还是深为赞同的,其人若只是在文章做得好,试上能高中榜眼之位也并不算稀奇。但若只是如此,他又怎么能够完成此次出使,为朝廷缓解粮荒?要知道这件事确实不易做的。”朱友建点头赞同。

接着他又环视了一圈,开口道:“到人才一事,朕忽然就想多两句。几位先生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亦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是大才也毫不为过。朕初登大宝,心中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生怕一个做不好,不仅辜负了皇兄的在之灵,也会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将来地下相见之时,被祖宗们责骂,朕是个不肖子孙。所以这朝廷内外的事,还是需要几位先生多多给朕出谋划策,替朕多担待一些才是。”

听到朱友建这么,阁臣们哪里敢怠慢?立刻躬着齐声答道:“臣等必定鞠躬尽瘁,为皇上、为大明效力!”

不过话是这么,其实他们心里也都各有腹诽:“你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还让我们给你出谋划策,得这么冠冕堂皇。大家在一起共事也这么久了,可谁现在不知道皇上你的主意要比我们正多了。但凡是你认定的事,别九头牛了,就是九头大象都拉不回来。虽然担待这点得倒是不差,可我们更没少替你做的是擦股的事。”

当然了,阁臣们的这些心里话朱友建是不可能听到的,毕竟他没有透视眼。但就在这货把刚才的场面话出来之后,他也猜到了这些阁臣们的内心必然会有腹诽和吐槽,毕竟自家事自己清楚,当上皇帝这近一年的时间来,自己确实没少干一些需要内阁擦股收尾的事。

不过大家都是人,难道还不许人家发几句牢了?更何况这还是发在心里的,自己就更管不着了。所以朱友建接着道:“朕自幼就生长在这皇宫大内之中,虽然偶有几次出宫的机会,但也都是行色匆匆,对于这地方上的事所知甚少,很不熟悉。登基之后,就更无什么闲暇空余时间,这地方上的官员见的也少。故而对于这地方上的政事,朕还是很需要诸位先生的意见的。”

众人听朱友建这么,都有些愣神,一时间也搞不清楚皇上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

见到众人都在沉默,朱友建继续道:“自三月试唱名传胪之后再至今,也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今科的进士们也在国子监和各部学习观政这么久了,朕看可以组织一次考试,分为笔试及面试,从这些进士们之中择优选用一批,外放到各个州府去。那些稍差点却还能培养的,则可令其继续在国子监学习,待到其可堪重任之时,便外放出去。至于剩下的那些不懂变通,只会做些锦绣文章的,就让他们留在国子监及弘文馆吧。诸位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