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一把火(2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0 字 2021-09-26

一府之地更改行政归属,这不是随口一说就算完事的,六部和都察院乃至五军都督府等衙门,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关的行政流程、黄册与鱼鳞图册等档案资料的转移等等,各种杂事一大堆。</p>

所以圣旨一下,各部都是暗道晦气,很多官员私底下找各自的阁老后台请教行止。</p>

高党一边自然好说,高务实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他们肯定要配合着唱赞歌,而心学一派则暂时保持了沉默。</p>

其实申时行现在有一点苦恼,本来按照他的想法,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去和高党相争,别看高务实年纪又轻、级别又低,但他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在当前的情况下,跟高务实为了这点事掐起来非常不划算。</p>

现在的情况是,郭朴明显已经有了退意,而张四维虽然年纪不算很老,身体却不好,既如此,何不等他们退了之后再去和高党做个计较?</p>

然而麻烦在于刘尧诲是典型的心学党重臣,以他平定八寨之乱的功绩,不说来燕京,至少也很有机会出任南京兵部尚书,那可是南京实际上的第一重臣。现在高务实一刀切在了刘尧诲身上,申时行不得不考虑一下刘尧诲的反应。</p>

所以申时行决定等,等着看刘尧诲收到消息之后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反对还是默认。</p>

既然没有人马上跳出来唱反调,圣旨自然要开始执行,而与此同时,高家的处相关产业也开始动了。</p>

开平方面,三大厂开始调整产能,紧急供应给京华火炮厂和京华火枪厂大量精铁,两兵工厂则借口京华保安队需要南下广西保护即将开建的制糖厂和造船厂,开始加班加点制造隆庆二式火枪和丙子一式轻炮(虎蹲炮)、庚辰一式重炮(红衣大炮京华版)。</p>

顺便,他们还转手了一笔买卖交给王崇古的孙儿王谦,乃是制造大批精铁矛头。王家现在也开始搞军工私营了,不过是以冷兵器和盔甲生意为主,所以这次京华的铁矛头买卖直接交给了王家。</p>

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按理说王谦和高务实还算表兄弟呢,只是从大明的习惯来说,这“表”得有点远。但是两家都是高党,又有亲戚关系,平日里自然少不了往来,尤其是王家所用的铁还是京华提供的货源,算起来王家也就是在其中赚了个加工费。</p>

同时京华的武装力量也紧急调动,从京华商社、开平、河南卫辉等地分批次调动了足足四千人至山东莱州(京华造船厂的基地),刘显、高珗同时出马,亲自前往莱州进行最后整训,准备在全部武器装备配备齐全之后由海路调往广西。</p>

其中刘显只负责整训,整训完就会回开平准备第二批次的人员,而高珗则要带队前往广西准备作战。</p>

这一次调动的人马虽然不多不少只是四千,对于在京畿、河南、山西和陕西(这两省全是京华商社的人,以骑丁为主)拥有超过两万武装或准武装人员(护矿队、护厂队)的京华系统而言,大概只是抽调了五分之一不到,甚至加上后续的第二批次也不过四分之一的实力,但是这是一次“万里远征”,很多事情都要考虑这一点。</p>

最起码,他们到了广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适应气候,光是这一条就至少要花两三个月。</p>

因为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最有南方作战经验的刘显才会亲自赶往莱州传授经验。</p>

除了武力方面的准备,莱州的京华造船厂则忙于调配人员,有不少造船工匠需要随船队赶往广西——广州方面虽然招募了不少人,但一时不可能招足,还是需要北方的支援。</p>

炼糖厂的人员招募就更麻烦了,这是高务实的临时决定,北方也没有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还得赶紧四下招人,同时在卫辉、新郑招募人手。</p>

招募了这么多的人,总要有足够的粮食,广西当地的粮食产量是靠不住的,要么得去广东购买,要么得从湖广购买。虽然理论上高务实在湖广拥有更好的商业网络,但从湖广调粮去广西却比较不便——山区多,水路又是逆流,因此这件事只好暂时放着,京华在北方只准备路上食用的粮食就行,其余部分由高孟男在广州附近买入运抵钦州。</p>

还有其他零零总总的一些准备,倒不必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就是整个京华都为之行动了起来,高务实十年奠基的效果到底如何,就要看这一波了。</p>

这一点,京华上下都很清楚,所以由不得他们不紧张——这次干得好不好,老爷可是亲自盯着看的,将来的前途可全在这一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