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斯拉夫共和国(2 / 2)

好学生未必能当好老师,优秀的球员也未必能当好一个教练。</p>

自己练和教别人是有很大区别的。</p>

毛妹试过数次,结果证明,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练。</p>

威廉.迈尔斯和盖文.班克斯都是偏行政方面的人才,战斗力一个赛一个的水,让他们去负责训练,实在是难为人。</p>

贝拉自己也没那个时间,再说了,哪有导师亲自去干这事的?马克思会教工产主义战士怎么用步枪吗?不可能的。</p>

对这个问题她沉吟许久,原本她准备找纽约那边的模仿大师训练手下,可模仿大师的节操实在不高,如果仅仅是节操低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关键这人就是个佣兵,自身一直保持中立,维持长期合作,对兄弟会来说没什么益处。</p>

刺客兄弟会能雇佣他,圣殿骑士团也可以。</p>

“这样吧,班克斯先生,派人去东斯拉夫,秘密联络改革派的那位领袖。”</p>

......</p>

东斯拉夫共和国是贝拉前世所没有的这么一个国家,位于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三国交界的地方。</p>

这个国家的疆域大部分都在乌克兰平原地带,典型的农业国,而且因为被三国包围在中心区域,所以没有出海口。</p>

紧邻俄罗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对东斯拉夫共和国来说,国家实在是太危险了。</p>

危险的环境,自然就没有人来投资。</p>

自身没有工业基础,制造不了工业产品。单纯卖农产品,顶多就是混个温饱,他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都卖不过乌克兰,更别说俄罗斯了。</p>

之所以这个国家还能存在,主要是因为西方世界想要它存在。</p>

东斯拉夫的国内经济一塌糊涂,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愈演愈烈。</p>

改革派希望整个倒向西方世界,保守派则希望重新回归俄罗斯的怀抱。</p>

双方各显神通,如今已经不局限于唇枪舌剑了,火箭弹、步枪、炸弹有时候就是他们彼此‘说服’对方的武器。</p>

斯维特拉娜.贝里科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走上了改革派的领袖位置。</p>

这个中年女人曾经是前苏联的特种部队总教官,尽管是个女人,可她的个人搏击能力、枪械和载具驾驶等能力在前苏联一直是排名第一的水平。</p>

与她卓越能力相匹配的是野心,她不满足于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官,她想走到台前,享受众人的欢呼和掌声。</p>

苏联解体后,她就回到东斯拉夫的家乡,利用十年的时间,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坐到了改革派领袖的宝座上。</p>

苏维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日子似乎已经远去,如今她脱掉军装,穿上职业套装和高跟鞋,天天带着温和的微笑,面对她的支持者和选民。</p>

斯维特拉娜.贝里科娃是在国内矛盾最尖锐的情况下上台的,她的个人能力非常出名,但作为政治人物还是头一次,民众不信任她,她需要更多的支持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