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粮食危机(1 / 2)

 各县县衙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将这十多万流民都安置了下来,并且使他们遵守封地的各种法规,接受成为封地百姓的事实。</p>

由于有这些难民的加入,各县的百姓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以前各行各业缺人的困局终于解决了。</p>

为了鼓励这些难民,参与到封地的建设之中,各县县衙的还颁布了许多奖励的政策,努力调动大家参与各种劳动的积极性。</p>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这一特殊情况,封地还制定了一个临时的规定。</p>

对于整日游手好闲的百姓,封地采取了强制劳动,关入牢房,甚至是遣送出境的各类惩罚。</p>

与此同时,各县还办起了许多培训班,有各行各业的一些成功人士,给这些新来的难民传授各种技能。</p>

在一系列措施引领下,封地的三个县,总算走上了正轨,大家都开始按部就班的,在封地进行发展。</p>

在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之后,绝大多数的难民终于适应了自己,成为大涪百姓成为吴王封地子民这一新身份。</p>

封地人数增加,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事做,创造出来的财富,当然越来越多。</p>

看着各行各业都在朝着良性发展,封地的所有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杨云招来这么多难民的不满之声终于渐渐平息。</p>

看着个县一切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杨云、巨远光和邱泽等人终于放心不少,因为当时他们三人立主将这些难民引来封地,遭遇了许多反对的声音。</p>

杨云轻松的心情,没过多久又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们又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p>

在引这些流民来封地之前,杨云已经的储备了不少粮食。本以为就算不够用,缺口也不会太大,大家都想想办法,一定能够渡过难关。</p>

但是如今流民的数量,现在超过了杨云预想的好几倍,所以粮食消耗特别快。才刚刚过了几个月,各县粮仓的粮食都快要没有了。</p>

杨云将手下一些核心人物召集在一起,一起讨论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案。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办法。</p>

第一方案是从周边各县府借粮,这是目前为止最现实的方案。但是这方案也有一些问题,周边各县府都不是产粮地,所以他们粮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p>

</p>

杨云派出许多人,在周边各县府奔波很久。许多县府官员看在吴王的面子上,尽力挤出一点粮食,但是数量也十分有限,完全不能填补粮食的巨大的缺口。</p>

没办法,杨云找到新成立的商会,让商会的商人到大涪过地去购买粮食。</p>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杨云还是低估了这些奸商们的无耻程度。他们深知,吴王封地现在严重缺粮,所以故意抬高市价,使得购粮十分艰难。</p>

还有人提出,将此事上报朝廷,让朝廷拨出粮食赈济这些灾民。</p>

这一想法一提出,便被邱泽这样的老江湖否决了,首先是大涪朝廷,几乎不可能拿出粮食赈济楚国的灾民。</p>

其次就是朝廷愿意帮助这些灾民,这一来一去也得好几个月的时间,可</p>

是封地现在的情况哪里等得到好几个月。</p>

面对这一困局,杨云绞尽脑汁。都没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连足智多谋的巨远光和邱泽,都想不到任何办法。</p>

“云州城的龙武军,是大涪常备的边军,那里速来粮草充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在那里借一些粮食。”戚威见众人都束手无策,犹豫半响之后说道。</p>

“龙武军当然有粮食,可是龙武军的统帅蒙武,是陛下最器重的边关守将。这人脾气很怪,谁的面子都不会给,要想从他那里弄来粮食。可能比登天还难啊!”刘远常在军中,对龙武军的统帅蒙武十分了解。</p>

“我也知道,要从龙武军那里借的粮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也是我犹豫半天没有说的原因。”戚威接口说道。</p>

“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这样,你们留在封地,再想一些办法。我亲自去云州,去会一会蒙武将军。”杨云坚决的说道。</p>

杨云的封地虽然也在云州,但是距离云州最大的城池云州城,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他虽然知道蒙武这个人,但是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p>

因为事情比较紧急,杨云没有带太多的兵马,只带着三千贴身侍卫,在戚威和赤木儿保护下,以最快的速度向云州城赶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