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冲突升级(1 / 2)

 大涪的这位辅国大将军,能够升到这样的职位,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像李悦那样,靠着皇后的关系当上将军的。</p>

开战之初,他就摆出了一个适合攻击的鱼鳞阵。队伍陈兵中路,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p>

齐王杨勇本是一书生,他对领兵作战确是外行,所以双方一开战,他就处于劣势,被辅国大将军所率领的士兵压着打。</p>

辅国大将军对阵型的指挥十分在行,没过多久时间,便将众王爷的军队压缩在很小的一个空间。</p>

看到这一情景,这位辅国大将军将令旗一挥,阵型立即发生了一点小的变化。一部分士兵成锥形状,狠狠的朝各位王爷所属士兵的阵型中插去。</p>

要是让这些士兵成功插入阵型之中,各位王爷的士兵就会被分割开来。</p>

这种鱼鳞阵的精髓就是,将敌人分割开来,分成许多个部分,然后在集中兵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p>

近百年来,周边各国的战争中,有好多使用鱼鳞阵,将敌人团团围住,之后全部歼灭的战例。</p>

杨勇虽然不太懂兵法,但他也知道,如果被敌人将他们全部分隔开来,那他们兵败是迟早的事情。</p>

想到这一情况,杨勇心急如焚,他让传令兵发令,让大家死死的守住阵地,决不能让敌人突破进来。</p>

董云是一名千夫长,这一次他所率的部队,被辅国大将军调至前线,对抗众王爷的军队。</p>

董云参与过多次战斗,但最对于这一仗,他是很不情愿参加的,不光是他们要面对的同是大涪的兄弟,还因为这些王爷中有杨明的儿子。</p>

在多年以前,董云仅仅是杨明手下的一名传令兵,但杨明十分喜欢这个精明的小伙子。不仅亲自指导他功夫,还将一些行兵作战的经验传授给他。</p>

不仅这样,由于他作战勇敢,人也比较聪明,最后被杨明一步步提拔,做到千夫长的位置。</p>

所以,在董云的心中,对杨明是十分感激的。杨明被先皇杨成奉所杀,董云十分伤心,甚至还偷偷在自己家里,给死去的杨明设了灵位。</p>

董云不怕死,他一直认为如果在和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战死,那是作为一名士兵的光荣。</p>

但现在,他作战的对象是自己的国人,还有自己恩人的儿子,所以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参与这场战斗的。</p>

董云在军中多年,深深明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道理。</p>

所以,看到令旗挥起,他也只得带兵向前突进。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董云自己作战勇敢,每次战斗总是冲在最前面,所以他手下的士兵也悍不畏死。</p>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云的千人队冲在队伍的最前方,深深的嵌进中王爷联军队伍深处,甚至已经能够看到在队伍最核心处的几位王爷。</p>

董云正在组织手下士兵拼命前行,但却看到福王杨顺就在自己前方几百米处。</p>

见自己恩人的儿子,此时已经狼狈不堪,盔甲零乱,满脸惊慌之色,正拼命的招呼身边的士兵,抵挡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敌兵。</p>

这一情形,让董云十分难受,他仿佛看到,已经死去的杨明,正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自己。</p>

想到这里,董云叹了一口气,一转身,向另外一个方向攻去。</p>

董云的千人队这样一调整</p>

,不仅将自己的攻击削弱了一大半。还使得他身旁的其他几支进攻队伍,也受到了影响,大大的延缓了向几位王爷中军帐突进的速度。</p>

在辅国大将军所带的这三十万大军中,有好些领兵将领,和董云有着相同的心理。</p>

因为他们中好些人,都曾是胜王杨明的属下,获者对杨明十分敬佩。他们都不愿意让,他们心目中的战神的儿子,因为兵败而被俘,或者被杀。</p>

几位王爷都是先皇的儿子,在这三十万大军中,还有很多是受过这些王爷的恩惠,或者是同情这些王爷的人。</p>

在这种心理下,将士们的攻击力度减弱了许多,让正常情况下,很容易被击溃的众王爷联军,终于勉强保持没有大败。</p>

由于面对的是几位王爷,在攻击的时候,这辅国大将军也留了一定余地,避免某位王爷在这场大战中被杀。</p>

但即使是这样,王爷们的联军伤亡也比较严重,第一天的大战,他们便折损了近万士兵,而辅国大将军率领的士兵,损失人数还不到他们的一半。</p>

眼看已经日薄西山,天已经快要黑了,齐王杨勇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把这一天坚持过去。</p>

果然,见天色已晚,担心出现什么变故,辅国大将军便下令鸣军收兵。</p>

双方士兵经过了一天大战,都已经疲惫不堪,得到停战的命令,大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好多人都很快回到自己营帐之中,匆匆的填饱肚子,抓紧时间回营休息。</p>

作为这支队伍指挥官的齐王杨勇,却无法安心入睡,今日的这一战,差点遭遇惨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