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家的影响力(2 / 2)

好在农庄里现在不需要种植很多的甘蔗。一则是周围的百姓们开始种甘蔗卖给刘家,二则是市面上的红糖越来越便宜,刘家制作白糖的原料并不缺。所以近两年各农庄都开始减少了甘蔗的种植量,多种一些菽和苜蓿之类的豆科植物养田。

这些年刘家的稻花鱼远近闻名,芜湖附近的人都学着刘家在稻田里面养鱼。养殖稻花鱼不但可以收获鱼,这些鱼可以为水稻灭虫,鱼粪有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使土地增产,渐渐地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流传了开来。

百姓们养得鱼越来越多,单靠人工从野外的河里捕捞可难以满足要求。刘家的畜牧场里适时地推出了人工培育的鱼苗。刘家的鱼苗不但品种单一,而且个头一致,价钱又不贵,所以很受附近百姓的欢迎。渐渐地,刘家的鱼苗和鸡苗、鸭苗一样,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为畜牧场增收不少。

刘和之这两年从刘家的农庄里借了不少人,把桑基鱼塘等农业模式教授给芜湖的百姓,也算是为芜湖的百姓做了些实事。刘和之在芜湖但凡是搞农田水利建设,都是分批招纳治下的百姓,超出服役期限的一律发给粮食,所以这两年芜湖的百姓并没有因为官府搞建设服役而困苦,反而手头有些一些闲钱,刘和之这个县令在芜湖当地的口碑竟然是出人意料的好。

看到自己创建的生产模式被推广开来,刘牢之的心里也很高兴。

刘家的海外贸易需要很多的丝绸,桑基鱼塘的推广有利于当地丝蚕产业的发展。刘家甚至愿意低息借贷和提供蚕种以供缺乏资金的小户人家能参与进来。这么多人家一起养蚕剿丝,刘家便趁机向百姓收取生丝,自己制成绸缎,加以印染,做成出口海外的精品。对于养蚕的大户,刘家也愿意出售织机,让他们招募人手把生丝织成绸缎。而且刘家不仅收取蚕丝和绸缎,他们还收取成熟的桑葚,据说这些桑葚是可以用来酿酒的,现在各家养蚕户每年单靠采集桑葚便能换来不少钱。

一品汇收蚕丝,向百姓们支付的是刘氏新钱或者刘家的粮票,这些东西现在芜湖都非常受欢迎。因为新钱和粮票都可以在刘家开设的铺子里买东西,也可以换取粮食,最后折算起来,刘家收取生丝的价格要比其他丝绸商人给出的价格高不少。因此芜湖附近的百姓有不少人家慢慢富裕了起来,其中就有徐家。

徐家本来是淮南渡江而下的移民,失去了耕种多年的土地之后,徐家一度贫困起来,初渡江时也不过是有良田七八十亩而已。哪知道徐家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先是和粮商家结亲,得了不少彩礼,购置了一些土地。前几年那场大水,徐家本来也想要兼并人家的土地来着,奈何刘家适时出售平价粮食,让芜湖的百姓平安度过了灾年。这两年徐家开始学着刘家种植桑树,招募人手养蚕抽丝,在芜湖附近,徐家现在也算是一个养蚕的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