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传奇般的故事(6)(2 / 2)

诗意的情感 纪实 1667 字 2019-06-21

如果换上别的统帅,肯定会派上几路人马四处攻城。其结果是城池会轻而易举地攻下,守军被歼,诸葛亮被捕。但是老谋深算,身经百战的司马懿面对此情此景,却把手一挥,立即退兵。对此,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司马懿太过谨慎而选择退兵。

但是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一是司马懿肯定知道蜀军的兵马现状,二是西城一个弹丸之地,根本就挡不住十多万大军的冲击。他之所以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不是他太谨慎和胆小,也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太聪明太有智慧了。因为他考虑的不完全是诸葛亮的生死安危,还要考虑自己和整个家族的生死安危。他知道只要诸葛亮一天在世,曹家就会让他率军征讨。如果一旦诸葛亮一死,蜀国一灭,那么曹家就要兔死狗烹,拿他们司马家族开刀了。

过去,曹操在世时就对司马懿又爱又怕,爱是因为他的才华超众,怕也是因为他的才华超众,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兵权。到了曹睿上台后,便将司马懿关到大牢里。如果魏国有人能与诸葛亮抗衡,司马懿恐怕早就死在了大牢里。所以,诸葛亮的琴声让他仿佛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你杀了我,就等于杀了你自己。

司马懿聪明就聪明在他考虑问题非常地长远,不会在乎眼前的得失,不会表现得太聪明,太张扬,而是很会装糊涂。所以曹家人斗不过司马懿,而司马懿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这个空城计就是诸葛亮充分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态,给他摆下了这个万险的空城计。

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诸葛亮给司马懿摆空城计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街亭之战的魏方主帅是张郃,并非司马懿。《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上言之甚详:“街亭之战时为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也就是说当诸葛亮率军与张郃战于街亭之时,司马懿还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所以,诸葛亮不可能以空城计来吓退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并非事实,但罗贯中创作的这段传奇的故事,却依然传为经典,为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