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论人才的重要性(2 / 2)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0 字 2020-10-18

拿了地契,谢至道:“陛下,地契既然已经都到手了,那种植的事情便也该提上日程了,总是不能耽搁了的。”

弘治皇帝把这么大的一个事情都交给谢至了,至于如何种植的事情那也全凭谢至做主了。

弘治皇帝开口道:“朕记得你曾上过一份对所有土地划分种植的折子,还说要鼓励农户种植和开垦。”

这个事情,谢至早就已经说过了。

对于种植的事情,谢至并未有朝廷掌控的想法,若是朝廷所有,而用百姓种植的话,那样的话,势必会养成百姓的惰性,积极性若是不够的话,那产量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谢至回道:“是,臣是说过,臣的想法是分几部分走,一部分租种给农户自己种植,与云中的模式一样,农户种植要交粮,说是交粮,实则是交银子,农户在交税之时换成银子交就是,这样可防止一些刁民以次充好,以次粮充当新粮,另外在收粮的时候,也不再由村中交,每县设专门的衙门收税,所有的税皆按照朝廷标准收取,不可巧立名目,增加赋税,即便需要额外增税也要宝贝报备朝廷,这样可避免下面贪官污吏剥削百姓。”

这个谢至是已经与弘治皇帝介绍过一遍,趁着这个机会再仔细说上一遍,也加深一下弘治皇帝的印象。

紧接着,谢至又道:“为了发挥出最大效果,还要鼓励垦荒,凡是自己开垦出来的地,可五年免税,但也要规定,即便是自己开垦出来的地,也要第一时间与朝廷报备,若是一经发现有不报备私自开发的地,立即没收,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也要防止土地外流,全国各地有多少地,朝廷必须详细掌握才是。”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收税的方式也得变通一下,臣取名为摊丁入亩,这样做的唯一好处,还在于鼓励人口新增,我大明地大物博,能够被利用之处还很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口太少。”

不用谢至说,弘治皇帝也能够明白,若想强盛,还得是需要人口来做支持的。

弘治皇帝应道:“此事便交于司农部去做吧!”

这个衙门是新近成立的,所有官吏都是其他各衙门选取年轻有为的,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

想要把这些事情办好,还得是找年轻的,年老之人大部分都被磨光阿锐气,在一些方面是很难有创新精神的。

安顿好这个事情后,谢至又道:“陛下,这个事情之外,还得是把我们那些作坊合拢,成立集团,在这些集团要增加股份制,既要与民让利,还要把朝廷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云中上次的那场大火,若是有股份制的话,那朝廷的损失便会小上很多了,最关键的是,也得让卖了地的那些人有个赚银子的地方,这样也有利于朝廷的安定。”

这个事情,谢至也与弘治皇帝说过。

弘治皇帝应道:“组织这方面之人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朝廷现有的那些官员,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恐是没有一个能够拿出手的。

弘治皇帝即便想答应这个事情那也没人不是。

一些新近衙门,谢至把能用的人都用光了,再想找出些对这些新鲜事物关切,又聪明,在短时间之内能培养出来的人,还真是少之又少了。

谢至应道:“精通这些人找出来都是不难,只是这些人家中都存有产业,若是安排他们管理这些事情的话,难免会有私心,即便是没有私心,也会让人往这方面怀疑,如此一来做起事情之时明显会存有捉襟见肘之时,臣想着,这不马上就要乡试了吗?乡试之后,先从顺天府之中选拔人手填充,这也只是特招,会试之后为官那是不可更改的,往后还得是以此规矩进行才是。”

谢至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往后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仕途也不是最佳的选择,科举自然也不是罪高贵的了,科举变通也成为了必然之事了。

自然,现在一股脑需要处理的事情就不少,还真就不能急于这一时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的。

而且马上就要会试了,谢至若是这个时候把这个事情停止了的话,那他估计不止要成为多少人的敌人了。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那最早也还是得等到会试结束,象征性的选拔出几个优秀的出来,平复了民心才是。

不过,谢至倒也没真相把这个事情这么快就停止了,至少还得在朝堂之上多培养些根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