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故人史阿(2 / 2)

至于赖以生存的粮食,密道里已经堆放了不知几许。

此次姬平带来的一千二百人,有四百多射声士,都是有家小在雒阳的,余下的八百人则是关中来的精兵和张辽招募的并州兵,加上耿忠的三百冗从和段谨的六百人,总计有两千多人了。

快到黄昏时分,姬平将一千二百人撒了出去,四百多射声士各自去接应家人,其余八百人则是帮着接应和搬运。

两汉以来,夜分五更,黄昏时分也称戌时,是一更天。

雒阳从一更天开始就禁夜,有执金吾和各部尉率人夜巡。所以姬平给去接家属的射声士三天的时间,让他们随机应变,只要有机会,无论白天或黑夜都能回来,也可以分批回来,而不必急于一时,免出差池。

这些射声士都是本土人,极为熟悉地形,他们的家宅不算公卿贵戚高门大户,几乎都在雒阳城郊,被发现的概率不大。

又有人跟随接应,也不虞他们叛变,何况自董卓入京以来,屡屡纵兵劫掠雒阳富户百姓,人人自危,能逃出去谁愿意留在这里。

姬平也带着耿忠和十月进入雒阳。

东汉的雒阳城不同于后世的京师,后世京师,不但皇宫有城墙,而且皇宫之外的京城还有高大的城墙防护。

但此时,整个雒阳以皇宫为核心,皇宫宫墙之外,就是公卿大臣宗室富户和百姓的住所,除却北面是北邙山外,这些民居向东南西三个方面蔓延开去,并没有什么城墙,所以除了皇宫十二座宫门外,也没有什么城门守卫。

在微弱的月光下,姬平看着不远处高大宏伟的皇宫,不由感叹世事无常,几个月前他还身居皇宫做万乘至尊的天子,如今却在宫墙之外成为一个路人。

天底下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入主这里,只有他知道其中的滋味,无论如何,自己终究是逃出了这个牢笼,摆脱了宿命,选择了自己的路。

如今唐方在皇宫北面的夏门驻守,姬平没有急着去夏门找唐方,现在时机不对,一旦出了差池,不但会害了唐方,自己等人也极为危险。

绕过皇宫,他一路向雒阳城东走去。

雒阳皇宫虽分南北宫,但秦汉之时,还没有形成坐北朝南的体制,正门都是坐西朝东,皇宫正门不远处便是雒阳最繁华的一条集市,马市,又叫做东市。

不过此时的雒阳东市,却是一片寂静,姬平和耿忠避过巡夜的士兵,一旦被发现极为麻烦。曹操曾担任雒阳北部尉,便是以违禁夜行的罪名棒杀权宦蹇硕的叔叔蹇图,名震京师。

穿过几道小巷,走了两三里,到了一处院门前,抬头看了看门楣上的“史宅”二字,心中竟有几分忐忑。

人说近乡情更怯,而他脑海里的童年记忆就在这里,轻轻敲了敲门,须臾,一个颇为警惕的年轻声音传来:“谁在门外?深更半夜,可知违禁?”

听着这个仿佛有些熟悉的陌生声音,姬平深吸了口气,道:“可是小阿?”

史阿是史子渺道人的儿子,和刘辩自小一起长大。

“你是?”史阿在门里的声音有些惊疑不定,又带着几分不可置信,他似乎也听出了什么。

姬平轻声道:“我是史侯。”曾几何时,他被寄养在史道人家,那时名字就叫史侯。

哗!门猛然打开,一个布衣少年一眼就看向了姬平,眼里满是惊喜,嘴巴动了动,没说出话,眼里却有泪花闪动。

看着这有着六分熟悉的少年面孔,姬平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兄弟,我们先进屋。”

史阿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应了一声,让姬平三人进来,关上了院门,否则要是被巡夜的士兵发现,极为麻烦。

进了屋,史阿给姬平三人倒上茶,过来就给姬平下拜:“陛下……”

姬平忙扶起他,苦笑道:“小阿,你这是做什么,你们自小便亲如兄弟,还来这一套?还是像以前一样叫大兄就行,何况,如今我也不是什么皇帝了。”

史阿点了点头,眼睛微红,很是激动的道:“去年听说董卓老狗欺负大兄,我便想去杀了他,可是又怕连累了阿娘,今年又听说大兄被害,我就想立时去刺杀这老狗,可是阿娘病倒了,大兄是怎么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