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屯田(2 / 2)

姬平将从毕圭苑董卓手中夺回大批财物都留在了此地,又留下了祝奥和一百飞影协助二人。

在离开前,姬平趁着雒阳一片泥淖、董卓无力东进之际,发动上万士兵在成皋城西面挖了一道数丈宽的壕沟,架上吊桥,成为一道天堑,加强了防御。

待典韦从陈留接回家人后,姬平便带着张辽、崔钧、耿忠、史阿、关羽、张飞和典韦一众手下,从荥阳北渡黄河,返回河内。

到了河内,姬平滞留了半个月。

如他所料,当日重伤的袁绍在淳于琼和三千士兵的保护下进入河内,一朵水花还没打起,就被守在桥头的段煨发现异常,带兵控制住,带往怀县。

在怀县,刘备对名满天下的袁绍颇是尊敬,但当袁绍隐晦提到代王匡掌管河内时,刘备却开始装傻,一番大义之言,让袁绍护着王匡的灵枢回老家泰山郡。

有段煨、士孙萌和张杨超过五千的人马跟随,袁绍不敢妄动,又有伤在身,便怏怏的回了渤海郡。

河内形势基本已定,姬平便正式任命刘备为河内太守,全力安顿迁徙的百姓。

从雒阳迁过来的百姓,有八万进入河东,十五万进入上党,其余二十五万人都留在了河内,安顿起来是一个大工程。

刘备采用的手段是开仓赈济无粮可食的百姓,姬平并不反对他这么做,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十多万人,开仓也挺不过三个月。

刘备对此颇是发愁,姬平对此却早有打算,他让原河内太守王匡手下的从事韩浩带着他在河内各处巡视了一番,经历几番战乱,河内郡四处是大片迁走的世家和百姓留下的无主之田和荒地。

不想这韩浩居然在巡视途中向他建议了“屯田”之法,姬平不由大喜,他没想到韩浩一个从事,居然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却不知道,历史上,正是枣祗和韩浩最先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法。

屯田,是三国曹魏率先强大的基础,最早始于汉武帝在西域屯田,是安顿流民,统一垦种,获得粮食的最有效手段。

姬平对屯田自然早有考虑过,但其中许多细节和操作方式他却不尽熟悉,没想到韩浩却似乎对屯田颇为通晓,当下与韩浩进行了一番深谈。

第二天,姬平便任命韩浩为典农校尉,主管屯田,直接听命于他,将河内各处无主的土地和荒地收为官有,进行屯田。

不过他否定了韩浩强迫百姓屯田的想法,将方式定为招募屯田,五十人为一屯,屯官发放工具和种子,集体劳作。

对于屯田的收成,韩浩提出了三种分配方式:

第一种是劳役地租,收获除供屯户食用外,全部交官。

第二种是分成制实物地租,根据是否使用官牛确定分配比例。

还有一种是定额实物租,根据人或亩收取固定数额的粮食。

姬平采用了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对百姓完全的剥削,第三种如果遇到丰年还好,遇到灾年百姓的负担也会很重。

而第二种,按比例分最为合理,可以激发百姓的积极性,即便后世的很多领域都是这种模式。

韩浩提出的比例是使用官牛者,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

姬平沉吟后,将比例定为使用官牛者,官民对分,使用私牛者,官四民六,而且免去屯民的力役。

力役,与田赋、算赋和口赋一样,是百姓的赋役之一,也称为徭役,起于先秦,两汉沿袭,是征发百姓所服的无偿劳役。每个傅籍男子每年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服一个月力役,包括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但实际上力役往往超过一个月,甚至常有地方官滥发力役。

姬平免了屯民的力役,也算一个鼓励,否则估计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加入屯田接受管束劳作。

安排好屯田之事后,姬平又任命张飞为虎威校尉,士孙萌为鹰鹞校尉,张杨为建义校尉,段煨依旧为中郎将,各领两千人马驻守河内,一方面是防范雒阳的董卓袭击,另一方面却是防范河内留存的世家反弹。

随后,他便与张辽等人一路从轵关陉返回东垣,在途中经过王屋山一段轵道时,突然从天降落一物,被姬平接住,却是一只浑身是血的灰绒绒丑陋幼鸟,已经奄奄一息。(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孤行的风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dyt1018的打赏支持。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