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抵达——富饶的银虎109号行星(1 / 2)

 说起来,相比起《光年之外》那部电影里的宇宙飞船来说,周小波的智能战舰在宇宙中飞行的时候更加主动一些,可以随时变换形态,来避过一些伤害。

这一点,是那些科幻电影里的宇宙飞船没法比的。

就跟一个人一样,对面飞来一颗石子,可以只扭一下腰就避开了。

但换成是一辆车就不同了,必须整辆车都拐个弯,错开身位,才有可能避开。

前者就好比是智能战舰,具有随意变换形态的能力。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随意变换形态,其实也是有限制的,并且会有额外的消耗。

但不管怎么说,变换形态总比改变飞行路线要省力得多,而且改变飞行路线的话,谁知道会不会有其余的障碍物呢?

事实上,通过“触角预警”,继而改变形态来躲避飞行路线上的障碍物,只对小型陨石有效。

前边的“触角”有点像是蜘蛛网,除了伸出去的支点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网状的,消耗的材料极少,受到小型陨石的冲击还没什么问题,不过是破一个小洞而已,可如果遭遇的障碍物比较大,那就麻烦了,整张网连带着支点后边的“触角”本体都有可能遭到彻底的破坏,然后修起来会十分麻烦不说,还会被打得七零八落的,遗失一些部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虽然每次损失的材料可能不多,但累加起来却是难以承受的,不利于远距离星际航行。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算大,因为体型达到一定程度的星球或是陨石,都是能提前观测到的,比如说恒星,因为其散发的光芒比较耀眼,轻易就能观测到,其次是足够大的行星,能够反射恒星的光芒,类似于太阳系中地球的卫星月球那样,当然了,月亮也就是在地球上看上去比较明亮,搁到太阳系里的其余行星上看就没那么明显了,同样的,太阳系中木星的卫星,在地球上就没那么容易看到,其亮度很低不说,还容易受到其余事物的干扰,比如说天气、运行轨道等等。

总之,像陨石这种自身不会发光且个头较小的星体,会比较难以观测到,而且距离越远,观测难度就越高。

相应的,个头小的陨石,防范起来又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