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阴损算计(1 / 2)

继承两万亿 侠想 9413 字 2019-06-10

 白小升在墨子昀殷切期待的注视下,品尝着墨家药膳,两盘菜,他每样都吃了一口,咀嚼的同时,还笑着频频点头,似乎觉得滋味不错。

墨子昀见状,笑容顿时有几分舒畅。

虽然白小升只是尝了两口,量不多,但一顿饭的时间还长着呢,他吃着好吃哪能不多吃。

再加上旁边,自己那位小叔叔墨成矩,堂弟墨子岳,还都热情让菜呢。

无形当中,那俩人充当起了自己的帮手!

有这些菜肴打底,等一会儿,另外的药膳上来,白小升在吃一些,也就足够发挥效力了!

不光白小升,墨成矩、墨子岳也吃的很开心。

墨子昀也就看得更开心了。

他厌恶姓白的,也同样厌恶自己那小叔叔跟堂弟。

心想着,就让他们,一起倒霉吧!

至于这桌上其他人,还是那句话,学艺不精辨不出药材相克,吃坏肚子,也纯属活该!

白小升脑海中,红莲把白小升吃下的东西分析出结果,烙印在他脑海里。

不光显示出食物里的中药构成,还从西医角度,连化学元素、分子式都模拟了出来。

不过目前来看,他吃下的食物并无异样。

“怪了,这菜里没猫腻,那这墨子昀笑得这么贱干什么?”白小升心里开始疑惑了。

其实想想,墨家是中医世家,高宅大院,是有头有脸的存在,墨子昀据说还是下任家主人选。

那他可能,或者说敢在这饭菜里做手脚?

这满桌子人大多可都是他家里人,真要那么做,不亚于杀敌一人自损八百,值吗?

真过火,国法也不容!

但这饭菜要是没问题,墨子昀这么殷勤干什么?

难不成,他还真是以墨家药膳为傲,在急不可耐向外人炫耀?

不,看他的神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白小升算是首度看穿了对方心思,却还是找不到对方挖坑所在,这心里也挺不爽的。

“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好了,我倒要瞧瞧,他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白小升暗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白小升趁这功夫,让红莲把关于中医药学的知识捡精要内容,烙印在他脑海里。

中医,是华夏几千年来,人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产物。中药作为中医体系重要手段,博大精深。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据说起源于神农氏,在东汉的时候整理成书,是当时集大成者,内载动、植、矿三类药物,三百六十五种。

此后数千年来,华夏医士不断完善中医中药体系,传承至今,内容浩瀚如海。

就算红莲可以直接把信息直接烙印白小升脑海里,如此惊人的知识量,也相当的费脑。

白小升这顿饭吃得,也算是“烧脑”了。

“这药膳,不错吧,小升。来来,多吃点。”一旁的墨成矩果然殷勤劝说白小升吃菜。

他的笑容自豪且得意。

这些药膳,纵观大半华夏,都是他家独有的,别的地方吃不到。

白小升另一边,墨子岳也是不断劝说,脸上同样骄傲。

就算墨子岳背弃家学,甚至因为一些经历对寻常中医报以怀疑态度,但对家中这药膳反倒是无比推崇。

“不错。”白小升笑着回应俩人。

墨子岳也开始劝林薇薇、雷迎多吃。

“呵呵,吃吧吃吧,有你们倒霉的时候!”墨子昀心里开心。

一道道菜肴相继送上了,终于在墨子昀期待下,第三道、第四道药膳上了桌。

一位墨家子弟伸出筷子夹了一口其中一道菜,放在嘴里,先是微笑咀嚼,随后就笑容微怔,嘴巴微停。

他神情略显疑惑,又多咀嚼两下,似乎咂着滋味。

继而,那墨家子弟咽下嘴里的食物,抬起头看向别人,一副要跟人印证一番猜测的模样。

结果,那人就跟墨子昀对视上了,墨子昀眼神一瞪,一副不让他发声的样子。

墨子昀的反应,就好像是觉得有外人在,有人要说这药膳有问题,就是有辱家门。

那墨家子弟吓一跳,真的没有开口。

很快,菜转到了白小升跟前。

墨子昀按捺不住,故技重施,按着转动的桌面,笑着对白小升、墨成矩他们道,“这两道药膳,成矩叔,白先生,还有子岳,你们也都趁热尝尝。”

墨子昀在宴席上,突然变得热情,墨成矩、墨子岳却不疑有它。

他们看来,墨子昀这就是做给家中长辈看罢了,故意显得自己热情、大方、好客。

既然墨子昀如此,他们也就不好逆着,当即点头夹菜。

墨子昀目光隐晦期待看着白小升。

白小升也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

随着咀嚼,红莲那边的分析也在继续,白小升的脑海中忽然“响起”了警告。

不光是中药药.性.分析,还是西医化学反应及分子式变化,都同时发出了警告。

问题,来了!

白小升心中明亮,咀嚼的嘴巴明显一顿。

“怎么了,不合白先生胃口?”墨子昀第一时间察觉,笑着问道。

墨成矩、墨子岳诧异地看向白小升。

白小升神态自若,继续咀嚼嘴里食物,笑着说,“是太好吃了,让我不由自主停下细品。”

长久商业斗争,让白小升根本不需借助微表情系统,就能让自己“睁眼说瞎话”,还说的自然无比。

墨子昀瞧不出异样,笑着点头。

“那就多吃点。”墨成矩也笑道。

白小升表面不动声色,但是脑海中信息飞闪,刚才他让红莲检索中医药知识,烙印脑海里,这会儿还“热乎”着呢。

看着分析出来的药膳里蕴含的中药成分,白小升一下子明白问题所在。

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在药物配伍方面,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