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雒阳八关取其五(2 / 2)

同理,河南尹东南角、轘辕关和嵩山外侧的阳城、阳翟、密县三个县,则会因为地处颍水源头,而天然跟颍川郡比较紧密,也难以占据。

其余雒阳八关包裹住的整片腹心形胜之地,才是可以稳妥追求的。

……

关羽为了打通己方的军情传递通道,也是够下血本的,送个信就带了三万大军,而且还是关羽本人亲自率军从平皋南渡黄河,占领成皋、威胁雒阳。

部队九月十六过的黄河,花了两天时间,就在伊洛平原上彻底凿出一条通道,抵达了伊阙关。袁绍军留在雒阳周边的部队根本不敢出战,只是龟缩各处城池瑟瑟发抖死守。

当地守军并无什么名将,除了函谷关和雒阳城还算坚固、有袁绍的忠心嫡系部队,其他地方好多还是当年袁术阵营反正到袁绍这儿的降将,战斗力不堪一击,士气也颓丧。

关羽抵达伊阙关之后,先让王平的少量精兵翻山吊崖、用吊篮绞索之类的工具,翻过伏牛山和嵩山,去跟对面的高顺军建立联系。

高顺如今虽然理论上常驻宛城,但实际上经常往北前出,在鲁阳、梁县等地屯兵练兵,跟袁绍军对峙。

鲁阳、梁县这些地方也不陌生了,历史上孙坚北伐讨董就是走这条路的,这一世,当年更是关羽、赵云亲自带兵走过这条路讨董,后来才得到朱儁的接应。

所以高顺的部署非常稳妥,这已经是刘备阵营第三次走这条路了。

关羽派王平翻过嵩山后,没走一天就遇上了高顺的队伍,还被配了快马飞速送去梁县、得到了高顺本人的接见。

高顺得知关羽在河北击溃了袁绍主力、今年累计歼敌近二十万,袁绍已无力西顾,放任关羽三万人马南渡黄河、在伊洛平原上来去自如。

高顺自然是大喜,表示立刻催督前军转入攻势,对伊阙关发动全力猛攻。

数万大军由相持转入总攻,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的,高顺已经动作很快了,只准备了一天,九月二十日发起总攻。

经过仅仅一天的交战,伊阙关就因为同时腹背受敌、守军都被堵在那条后世诞生了龙门石窟的二十里长山谷里。虽然还有关隘险峻可用,但谁都看得出来继续守下去毫无前途,便士气崩溃投降了。

其实,关羽原本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把沮授、麹义放出来,然后围住城池之后让这些位高权重的原袁营高官出面劝降,瓦解守将意志,让他们意识到跟着袁绍大势已去。

别小看这种做法的威力,毕竟沮授在袁绍那儿当首席谋士、还当过多年监军,对诸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哪怕沮授失去了权力,他的态度也能影响到袁军上下的人心士气,当坚守者发生严重的动摇。

只可惜,攻打伊阙关的时候就用这招还有点早,沮授是死活不同意,而关羽根据他打听到的情报,得知当时沮授的家眷还没被辛评救出来。沮授怕遭到报复坚持要继续装作殉国,关羽也没办法。

好在也不是很急,将来把雒阳城团团围死之后,有机会再打沮授这张牌也来得及。

关羽不是攻不破雒阳,他只是觉得雒阳这地方已经经历了三次易手,包括八年前最严重的董卓那把火,如今能恢复到这点人口和生产力不容易。

如果这第四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易手,能够无血开城交接,多多少少也是一件功德。所以关羽也私下里跟沮授表态过:

先生要是能让雒阳无血开城,和平光复大汉的东都,一定在陛下面前保举你为侍中。这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汉的整体利益。

如果不肯立这个功劳,那就最多九卿了。

另外,因为关羽只是要把河北的紧急军情送到南方去,所以其实早在伊阙关正式攻破之前、王平的无当飞军精锐翻嵩山跟高顺取得联络时,高顺就已经派人快马邮驿接力把情报送到李素那儿去。

信使十九日就飞奔回宛城,比关羽派人去长安绕一圈再走武关道,起码快了六七天。

随后二十日到襄阳、二十二到江夏,正好遇到了回军的李素。

原来,南线的李素在八月份和九月份这段时间里,跟孙权周瑜的决战,也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他本人已经回师坐镇武昌。

只不过同样是因为南北情报隔绝,所以李素的进展没有及时让河北诸将知道罢了。

李素得到了诸葛亮亲笔的捷报,以及诸葛亮在信中表达的一些思考,也深以为然,立刻针对性地作秘奏一封,要求信使六天之内送到长安,让刘备可以在九月底之前,做出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