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讽刺(2 / 2)

即便是一个输捐来的官,想要贪点民脂民膏,可他终归是心地善良,看不得有冤情的案件,这是他的良心未泯之处。当然了,这一切是因为他小时候的深刻记忆,要做一个贪管,可这与他做人的良心相违背,终归是选择了做一个好官。

但最后呢,包龙星也发现,当官救不了已经腐朽的螨清。

连皇帝,都跑去青楼叫鷄,这样的皇朝,不垮才是怪事。

在告御状的路上尝遍了世间之苦,在青楼里看尽了朱门酒肉臭的包龙星,选择了急流勇退。然后,影片末尾还契合了野史,说是同治帝患上了花柳病而死。最后一幕实在是搞笑,包龙星明明对同治帝是“感恩戴德”,还收藏了一条龙底裤。

但是,听说同治帝是花柳病去世之后,他忙不迭把龙底裤丢了。

可见,在包龙星心中,那个皇帝除了还有点良心之外,根本不算什么值得尊敬的皇帝。

这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影片,比如说在公堂之上,大家讲证据都难,要吵架才能分出高低。你要是不会吵架,连证据都没办法讲。一个国家的法治败坏到这种地步,真的是距离亡国不远了。

比如说,螨清末年的官,压榨民脂民膏就算了,还官官相护,甚至草菅人命。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在讽刺那些吹嘘螨清的遗老遗少,这才是真正的螨清!

比如说,螨清末年的漂亮女子,即便是嫁入了良善人家,也一样会招来祸端。要么,就是在青楼卖艺,要么就是在江湖卖艺。为什么会这样?这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少看过电影的人会想。

只有方既明准备模仿来拍的时候,他才想了很多。

国之将亡,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哪怕是一个捕快的角色,都是那么的血肉丰满。贪财,好涩,且迷信权力——这就是豹头,哪怕他最后成了包龙星的助手,也是被人任命的,他本质上还是压榨百姓的刽子手,一旦没人压得住他,用他来做坏事,比常威更可怕。

以前看电影,方既明只觉得这一部电影很爽,很搞笑。

坏人得以绳之于法,好人得到了沉冤昭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退一步来讲,如果包龙星没能上京告御状成功呢?

戚秦氏是不是就要含冤而死?

常威是不是就逍遥法外了?

这些事情,细思极恐。

在那个法治崩坏的末代皇朝里,藏着的,是百姓深深的苦难。

最后包龙星开了一家药店,专门帮男人生孩子。看似整部电影无关联,但也蕴藏着剧本作家的一个委婉讽刺——国家都快灭亡了,还不赶紧多生孩子,看能不能延续族群?这也是无奈,多生孩子了,最起码能有一两个活下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