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地皇三年(2 / 2)

新书 七月新番 0 字 2021-08-12

第五伦盛装而出,载青旗,衣黑衣,手里的杖子用五彩丝缠绕,正所谓“策青幡而立土牛”,随鼓声,他持鞭对着春牛开始轻轻抽打,而围观的官吏和百姓们则高呼:</p>

“寒气降!”</p>

“阳气升!”</p>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p>

“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p>

第五伦打了三下后,交给郡丞耿纯再打,而后让人将春牛打碎,围观的邺城民众就等这一刻,纷纷涌上前来抢夺春牛,因为民间流传春牛碎土能治病痛,埋在各家田里还能增加丰产。</p>

但真正能使得田畴丰产的,还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第五伦带来的私从里,就有第五里的老农,曲辕犁和第五氏的农具也被带了来,让本地匠人照葫芦画瓢制作了些,就等开春大显身手。</p>

第五伦却没法等在邺城看到那一幕了,立春刚过,他便将政务交给郡丞耿纯处置,自己则带着一百名亲卫和计掾冯勤等人,乘车匆匆离开了邺城。</p>

这次出行,第五伦拿出了在蜀中所见,公孙述的排场来:门下五吏骑吏、执戟、执殳、前驱和封人开道导从,斧车前驱,鼓吹车壮声威,四名骑吏扈卫。除此之外,又有散骑及兵卒从行,真可谓辎轺蔽日,车骑满道。</p>

而看到这架势的官吏百姓,都道:“是第五公行县去了。”</p>

行县乃是郡尹亲自巡视郡中诸县,一面可以检查狱案,抽查县吏,若百姓有冤狱想要上诉,这可是大好机会;此外还能探访名士,拜访长者,辟除人才,充实郡庭。</p>

当然,第五伦赶在立春后出行,应该称之为“行春”,还有督促春耕之效。</p>

对第五伦来说,这一趟还有其他目的。</p>

“我虽然基本控制了邺城,但政令仍只限于邺和郡南黎阳、内黄三地,行春是向各县吏民展示新大尹威仪的极好契机。”</p>

在郡城中还好,若是出行,区区百余人,可是容易被“盗贼”袭击的,所以第五伦出城后,让人直接往南走,他要按照逆时针行春,先去郡南的内黄拉点人手壮胆。</p>

整整一个冬天,内黄县从昔日的贼窝,变成了练兵场,马援麾下的流民兵,已经多达八百人。</p>

今天出了太阳,马援带第五伦参观营地,指着校场上熟悉旗鼓,持兵戈训练的士卒道:“我南下时,带来一百人的猪突豨勇和刑徒兵,现在都做了士吏、什长。其余七百都是陆续招募的,入冬后更多人活不下去,想要来军中吃碗饭,还有几百等待甄别选拔,到一月份时,便能有一个营整千的兵力了。”</p>

不吃空饷的满额兵,为了让他们穿暖和,第五伦将邺城武库都搬空了,人人有冬衣,比他在新秦中时装备可好多了。</p>

第五伦亲自巡营,让人以酒肉飨士,他一口的魏地方言让脸冻得通红的流民兵们感到十分亲切,魏地人甚至还和从治亭逃过来参军的流民兵争论起来。</p>

“第五公肯定是治亭本地人啊。”</p>

“胡说,听他口音,明明是魏人。”</p>

“看面相,应该是吾家河内人呢!”</p>

小兵们甚至都不知道第五伦来自何处,有人连关中方位都不清楚,往往知本地豪强而不知空降郡守。</p>

“从现在起,就该是知第五伦,而不知新朝了。”</p>

第五伦寻思着,却发现马援不是很高兴:“兵练好了,我何时能走?”</p>

原来,马援的原计划,是冬天时帮第五伦站稳脚跟就回关中去,亲自将女儿送来。</p>

可没想到魏地形势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加上要带这群流民兵,竟抽不开身。</p>

第五伦也少不了他这员大将,马援一走,他的麾下战斗力恐怕要大减,等马文渊再回来,好女婿可能就变成死女婿了。</p>

第五伦只好宽慰丈人行,说快了,只要干掉那块绊脚石,控制全郡的时候就不远,届时一定将爱妻接过来。</p>

“不瞒你,我此次行春,下一站是繁阳,再下一站则是都尉府所在的魏县,就是想要收了属令的郡兵,为我所用!”</p>

“钦口山的盗贼厉害啊。”第五伦冷笑道:“又是抢粮,又是断路劫铁。”</p>

“看来,这姓李的盗匪必须剿,不剿,不行!”</p>

……</p>

PS:第三章在18: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