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2 / 2)

新书 七月新番 0 字 2021-08-13

“敢问隗君复兴的是刘氏之汉,还是隗氏之汉?”</p>

耿弇却决然不信,让人在城头对外头回复:“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平哀失政,王莽代之,汉祚已尽,汝等欲复汉家,无疑于使死人复活,虽强起而难以持久,终将朽败。”</p>

“如今诸汉并立,不过是地方将率大姓借名而已,刘婴痴傻,其实不过傀儡,权柄在汝家手中,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所谓天子之命,不出家门,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乱兵四起,竟使得元元叩心,更思莽朝!”</p>

“汝等非救天下,实乱天下也!”</p>

“唯魏王诛暴起兵,驱逐王莽,万姓倾心,四方仰德。今已定关中,带甲三十万,良将百员。谅尔等陇右、南阳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倒是要劝隗君,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魏王念在昔日旧谊,仍不失封侯之位。”</p>

这一席话传回去,隗嚣不由哑然失笑:“这小耿将军,不但用兵勇锐,口才也了得。”</p>

这就是五陵士人与陇右的一大区别了,文武兼修,作为移民,思想活络,不拘泥于地域之见,关东、关西的优点兼容并包。也难怪元成以后,他们会压了六郡人一头。</p>

既然谈不拢,那便只能攻,这根刺不拔掉,总会心里膈应,隗嚣要赶着回西边安稳人心,将攻击县城的任务,交给了陇西大姓杨广,每日以数千人击之。</p>

吸取被耿弇奇袭的教训,千山塬上也安排了一支千余人的兵卒,让北地魏军再不可能穿插而来。</p>

城中食物倒是充足,但箭矢已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继续固死坚守。</p>

耿弇让人将水浇在城墙上,凝结成冰,让陇右的梯子难以搭上来,敌人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战至疲敝时,眼看伤亡者越来越多,而救援迟迟不至,军司马蒙泽也会有些气馁迟疑。</p>

“将军,魏王不会当真败退,不管吾等了罢?”</p>

耿弇用雪将刀刃上沾着的血擦拭干净,反问蒙泽:“当年在新秦中,魏王坐视匈奴横行,不敢渡河了么?”</p>

隗嚣与自己的亲叔父互不信任,但耿弇对第五伦,却颇有信心。</p>

“两军临阵对敌,魏王是匹中驷。”</p>

他心中暗道:“但要论兵略谋划,抓时机,魏王却是上驷!”</p>

否则第五伦怎能在所有人都反对时,敢带着八百人入关中,无中生有掀翻了新莽呢?</p>

耿弇看向城外的陇右兵:“我这七百人,至少拖住了四五千陇兵,加上隗嚣带着西撤的兵卒,陈仓的敌军,绝不会超过两万。”</p>

“陇军已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魏王要是抓不住,那他,就是下驷了!”</p>

……</p>

第五伦两军也已汇合,两万余兵抵达郿县,这里是秦国名将白起的故乡,这是第五伦知道的。</p>

他不知道的是,而再过一百多年,六郡良家子最后的大英雄董先生,会在这里修筑一个庞大的坞堡:郿坞。</p>

但如今的郿县却空空如也,既没有高耸的坞堡,连粮食都被悉数带走、烧毁,军粮得由五陵、长安民夫从后方运来。</p>

“这便是隗氏的打算,拉长我军粮道,好使其骑从能绕袭其后。”</p>

以万脩等人为首,还是认为,应该等到春暖雪融,渭水和沟渠能够运送粮食后,再徐徐西进不迟。</p>

第五伦却反问众人:“耿弇在汧县能守到来年么?”</p>

没人知道。</p>

“若我军梭巡不进,隗氏便能从容调遣大军围攻耿将军。”</p>

“如今其有后顾之忧,已调了大批士卒去看着耿伯昭,陈仓一带只剩下万八千人。”</p>

陇兵的主要组成,除了六郡良家子骑外,还有胡骑营、十六家豪强徒附,以及右扶风、渭南的部分豪强武装。</p>

在人数上,魏军是有绝对优势的,南北两路合兵后,有两万余正卒,更有起码三万民夫随军。</p>

“若是缓图,民夫就得频繁往来五陵与右扶风之间,在长达三四百里的路线上运粮,必被陇右骑滋扰截断。”</p>

一个月前,是陇兵补给线长,而第五伦本土作战,所以能拖。</p>

但如今形势反了过来,他要么将大军撤回五陵、长安去等冬天结束,来年再战,要么就得长途馈粮。</p>

“陈仓距此不过百多里,最慢三日可至,倒不如令三军携十日之粮,尽数西进,迫使陇右以弱势之兵与我决战!”</p>

万脩等人有忧虑:“若陇兵也学着大王,坚壁清野,拒守城郭坞堡呢?”</p>

第五伦笑道:“那他便要担忧,我军进入陈仓一带后,分兵北上,去救了耿伯昭,彻底截断其退路陇坂道了!”</p>

这一仗,在隗崔眼里,是六郡对五陵之战。</p>

是良家子对甿隶兵之战。</p>

但在第五伦心中,却也是“百姓”对百姓之战!</p>

而一个天然的战场,就横亘在双方之间。</p>

“岐山下。”</p>

“周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