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尊王攘夷(2 / 2)

新书 七月新番 0 字 2021-08-13

如今因为天下诸汉林立,汉帝贬值,“尊王”遂被消解,没什么用。这种情况下,谁能占据“攘夷”名号,谁就能得到大义的名分!</p>

第五伦这番态度,加上他派兵在并州多地抗击匈奴的举动,很难不让郭伋这种人生出想法:</p>

“魏王年岁虽小,其志向大,行中正,称王、称霸小矣,虽帝可也!”</p>

第五伦也不在乎鲍永的性命,他现在不缺人了,只随意一挥手:“鲍君长不是想做那伪帝刘子舆的忠臣么?”</p>

“让他做!”</p>

“给他准备好白绫和匕首,若是对自己下得了手,任其自裁;若是下不了手,余让甲士帮你。”</p>

言罢,第五伦便与窦融、郭伋离开厅堂,只留下鲍永在原地垂头发愣,整个人都蔫了,全然没了最初的大义凛然,本以为站在道德高地上居高临下,岂料第五伦却站在更高的层面。</p>

冯衍趁机再劝他:“君长,魏王英主,胜过那假刘子舆无数,降了罢,纵是回家做一闲散之人,也好过丧命。”</p>

但鲍永几番纠结后,还是坚定地摇头。</p>

“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p>

“第五伦所言或有道理,我做不到与社稷立信,与生民立信,但至少君臣之信,必须守住。”</p>

“我不止是忠于嗣兴皇帝,我真正效忠的,是汉家。”</p>

冯衍痛心疾首:“但真正的汉家早就亡了,如今世上的,不过是盗名号者!”</p>

“我知道。”</p>

鲍永抬起头,惨笑道:“所以我想要效忠于汉,唯有死。</p>

“鲍永虽无守土之能,但至少有殉汉之志!”</p>

“我选匕首!”</p>

……</p>

鲍永最终还是自尽了,以匕首割断了自己的喉咙。</p>

冯衍作为他的老朋友,没能劝下,自然是颇为伤心,只感慨:“鲍君长可惜了,所遇非人,竟为了一个假刘子舆丧了性命,真是愚忠,我替他不值。”</p>

窦融则说鲍永沉浸在复汉迷梦中,喊也喊不醒。</p>

第五伦却不这么认为,若是觉得自己握住了大义之旗,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谴责鲍永愚蠢,那他们与其有何区别。</p>

“为理念而死,纵是理念有所偏颇,虽于民无利,但对他本人而言,倒也死得其所。”</p>

“反之,若是他一时降服,余生想起今日之事,亦会痛苦不堪,何必强求?”</p>

第五伦对冯衍道:“身为朋友,应当鼓盆而歌,为鲍永感到欣喜。”</p>

“以郡守之礼葬礼罢,听说他在上党治理得不俗,与其父鲍宣葬在一处罢,也让上党人有个哀思之处。“</p>

冯衍这下倒是有事做了,而第五伦则夸赞窦融道:“此番上党、太原之役,若非周公治理河东有方,夏收竟能得数十万石麦子,将士恐怕就要饿着肚子攻城了。”</p>

“景孙卿当首功,周公则次之!”</p>

所以能封侯了么?</p>

还不够,魏王使唤臣子,跟使牲畜差不多,非得榨干所有价值,激发一切潜力。</p>

窦融自从上次渡河夹击绿林被邓奉八百人打退后,就一直没什么声响,专心搞内政后勤,将漕运、民夫等事办得妥妥当当,第五伦都快觉得他是“吾之萧何”了。</p>

但窦融的用处还不止于此,第五伦让窦融坐近些,说起一桩事来。</p>

“如今新秦中虽还未完全收复,但前往河西四郡的路却通了。”</p>

“我记得周公堂弟窦友,乃是武威太守?”</p>

窦融立刻明白魏王的意思了,在关中的内线作战,第五伦要求是一点点夺取,夯实京畿基础,但对于遥远的外围,从劝降太原一事来看,第五伦也开始搞传檄而定那一套了。</p>

而众所周知,与远方郡国联络,依靠的主要是“熟人介绍”,若朝中有对方乡党、亲族,往往能事半功倍。</p>

窦融了然,立刻道:“臣立刻修书一封,遣家生子经新秦中,送往武威郡!”</p>

第五伦目前将主力转向东方,等秋日粟熟之后甚至要移师河北,但对陇右也不能任其龟缩,若能将西边的河西四郡拉到己方阵营来,便可以堵死陇右势力的发展方向。</p>

更何况,既然已经举起了”攘夷“的大旗,河西四郡同样面临匈奴右部威胁,具有诸夏国际主义精神的魏王,岂能不闻不问呢?</p>

六月份的好消息真是接二连三,趁着北汉内斗拿下山西后,第五伦又收到了岑彭的急报!</p>

“上月,赤眉军取汝南,击南阳,与绿林鏖战。”</p>

“绿林东西不能相顾,臣愿出兵南下,取商於六百里之地,献予大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