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东非之角明珠(2 / 2)

早在多年之前,伯爵大人就颁发了《禁奴令》,并且率先给予牧场的黑奴自由,并且帮助他们回到阔别已久的非洲大陆……

总体而言

在红堡势力范围内,澳洲本土,香格里拉岛和婆罗洲《禁奴令》执行的较好,纵然有些马来亚仆役或者阿拉伯妾侍,也不会是奴隶身份,总有变通的解决办法。

唯一执行较差的就是非洲殖民地,这是由于当地特殊情况造成的,属于当今时代特色。

在非洲,使用黑奴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德属东非动辄几百平方公里的私人牧场,仅靠那些德裔白人移民累死了也顾不出来。

比利时所属“刚果自由邦”大量使用黑奴,用割耳,断臂,断腿等严刑峻法管束,极尽残酷剥削之能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非洲这片广袤大陆上,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白人殖民者普遍使用黑奴,移居非洲的海外华裔移民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并非黑奴,而是一种叫做“包身工”的特殊存在,属于打擦边球的行为。

索马里省多如牛毛的雇佣兵群体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或者牧场,拥有数量不等的包身工负责耕作,放牧,因此他们非常喜欢抓捕黑人士著战俘。

在这里,很多佣兵将土地合并成较大的农场,聘请乡亲故旧集中管理,总体上看经济条件较为优渥。

否则,佣兵们也置办不起昂贵的阿拉伯战马,要知道一匹合格的阿拉伯战马,即便在西安镇起价也要30英镑以上,在澳洲最少80英镑起,动辄百英镑的纯血阿拉伯马不在少数。

之所以从事这一行,那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冒险,不愿意过土里刨食的生活。

在莫桑比克也同样如此,《最惠授田法》颁布以后,大量的澳洲华人移居此处,兴办种植园和农场,往往需要数量较大的包身工耕作,毕竟便宜啊!

在农业机械化没有普及之前,使用大量的人力耕作是必由之路。

当地官员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资本发展的初期积累时期,充满了剥削和压迫,目前似乎正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

西安-市

港口外的深水泊位上,星星点点停泊着十几艘远洋巨轮,这都是在西安补充煤炭,油料,饮水,食物蔬菜等补给品的轮船,顺便让船员上岸轻松一下,缓解单调而乏味的海上生活。

这里的远洋巨轮不单有澳洲所有,还有来自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与荷兰等欧洲各国轮船,全都将西安作为跨洋运输的重要补给点,很多需要转运的物资在这里分流。

在繁忙的欧亚贸易线上,从这里转运到德属达累斯萨拉姆,法属留尼旺岛,澳属莫桑比克,抑或将物资转运到也门,阿拉伯半岛或两河流域物资数量可不少。

西安利用优良的港口条件,便捷的服务和仓储设施,让人向往的华夏美食及丰富娱乐活动,深深吸引了欧亚贸易线上的远洋轮船,纷纷将此地设为固定补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