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军队向前进,疆域长一寸(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5838 字 2019-09-28

帝国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在那些区域里,放牧受到了限制,保持原生态,狼群也就得到了保护,大自然不至于失衡。

帝国政策执行是得力的,事实上,你在今天看到的绿油油的草原与将来三十年后的草原没什么两样,不存在着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草原沙化的情况,发展起来的人口,陆续转向其它产业,进入城市,或者移民到帝国的新占领区。

在草原城市的外面,如钢铁城“包头”的外围,经常听闻狼的嚎 叫,月夜时分更甚,叫吧,叫吧,希望你们和你们的狼子狼孙能够一直叫下去!

……

在诸路军中,徐庶军走得最远,往北海(贝加尔湖)而去,他的部队每天行程50公里,星期天停止行军进行休整(许多官兵乘 +觉至日上三竿),不急于赶路,属于“低速长冲程”式行军,差不多用了一个半月进抵北海。

时间已经踏入了五月(农历),在帝国实际控制区最北的边境上,北海向人们展现了它那绝世风姿!

北海是一个新月形湖泊,长差不多700米,平均宽50千米,最深处为1640米,它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的五

当时帝的先头部队行在辽阔的草原上,翻过一座小丘陵,一个转弯后,与地平线连成一片的平静、蔚蓝的水面正反射着阳光,就象一大块汪汪的最水的蓝宝石镶在大地上,海!一望无际的海,帝国的北 海!

到得海边,实在望而生叹,海水清澈到可以望入水 40米处,任谁面对它那雄伟的、超乎自然的神秘和壮丽,无不为之惊叹,这不是一般的海,是圣海啊!

本来随着时日的推移,气温越升越高,但到达海边,一派沁人肺腑的凉爽,将人们的疲惫一扫而空。

在北海处,帝国常驻有一个小哨所和一个科学研究基地,人数不过百来人(每年都有巡逻队到来护卫),但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三十二个背包客来旅游。

一望无际的北海,没有渔帆,人迹稀少,原来在湖边的部族,在与帝早期的清剿部队打过仗,战败之后,死的死,逃的逃,活着的统统被遣往长城边居住。

当地禁止居住、放牧、打猎,不得开发,北海更是不得让人下水,严禁污染环境,不得乱扔

生活垃圾要集中起来,带到远处填埋,如有违反者,皮鞭待侯,环保做得相当到家。

来自皇帝的敕令,要将一个干干净净的北海留给后世子孙,他的 话,得到切实的执行。

帝专程绕了一个大圈,到达据称是“苏武牧羊”之处,专门立碑纪念,官兵们在碑前宣誓,学习“苏武留胡节不辱! 守十九年。 . 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告慰先辈,昔日穷凶极恶的蛮族已被驯服,今天的北海,纳入了伟大帝国的版图,生生世世,永为帝国疆域!

对于热衷于历史留名的帝国佬,军队适时开办了军邮,摆出台子,拿出一块板板写道:“帝国北海邮政处”,即行开业。

出售的明信片总共有两类,一为北海纪念;二为苏武牧羊,木版雕刻印刷。造型精美,军人们争相购买,在明信片上写上对亲人的问侯 语,交由军邮带回去,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从北海发出的信件!很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在邮品市场上受到追捧。(原来的驻军和科研基地并不能收发信件,如果他们的亲人要寄信给他们,可以寄至“某某信 箱”,没有正式出现“北海”的字样)

纪念活动曲尽人散后,徐庶军就在北海附近驻扎下来,依托北海周边的水源,对外族遂行清剿扫荡之事。

帝国其余三支部队:18军、58军和集团军群直属队+ 事,最多打到小猫小狗两三只,顺利进达当时帝国实控区最外边,位于蒙古高原的杭爱山脉。

前进的道路有难有易,有水的草原最好走,但在路上,存在着大片的大沙漠,行军十分艰苦。

到达杭爱山,各部分别举行大规模的祭天仪式,以资纪念。

帝还残留着一定程度的野蛮,在仪式上,当众杀掉一些被俘的外族男人,用他们的鲜血去祭天。

同时,也告慰曾经多次北进至杭爱山脉和参与打击匈奴的汉帝将士,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卫青、霍去病、李广、窦宪(大破北匈奴之人,曾在极北的燕然山(即杭爱山)上勒铭纪念:“老子到此一游”)……得到了香火的供奉,帝人在先辈灵前起誓,发扬“宜将余勇追穷寇”的精神,一路西征,彻底地、干净地解决北方民族问题,打得他们永不超生!

杭爱山脉属于位于蒙古高原中西部,长约700米,海拨有2500米至3000米之高,它是北冰洋流域和内流区> | 爱山北边的河流流入北冰洋,在南的向着我国这一边流来),北坡多针叶林,南坡则多草地和温泉。

还真的开发出了一些温泉,部队就在此稍稍休整,大约在六月十六日,帝开始翻越杭爱山,向西推进!

北海以下,杭爱山东南边至长城区域,在以前属于帝势力范围圈内,所能控制的最远处,但是仅仅作为游猎区,帝国政府并没有真正管辖到。今日之后,帝国正式在这个广大的区域设立地方政府,对自北海打下的区域,实施有效管辖权。

帝都建业,新版地图于七月初一刊行,在地图上,清楚地标明了各地地名,同时,向各地派出官员,行使主权!

军队向前进长长的一段距离,在地图上则是长了一寸,然而即使是一寸,也是来之不易。

在历史上,汉朝军队曾多次北进至今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打得游牧民族丢盔卸甲,一退三千里,谁能说我们的中华祖宗不尚武,谁能指责他们没有用?!

但是,这一范围周围的地理障碍是很难逾越的,环境极其艰苦,道路漫长遥远,以汉军的勇武,依然立不住脚,唯有英雄泪满襟,无奈南归-----战胜他们的是天、地,而不是游牧民族。

一次又一次,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无限循环争战中,我中华儿女的生命和热血抛洒在这冰天雪地这一方冻土上。

军事远征和抢险是一回事,建立政权实行稳定的统治又是一回事。前者可以不惜人力物力的代价做短期或一次性的拚搏,后者却必须有维持长期存在的军事实力和物质条件,还必须使中原统治者乃至于民众感到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前者可以花较长的时间加以积累,后者则必须考虑有经常性的稳定来源,大家有利益可拿,才能得到上上下下,同心协力的支持,得不到好处和保障的征服是不可持久的。

今天,唯有神降的李青龙,将呜呜叫的火车开上了巨大草原上,就能一劳永逸,完美地解决了北方问题!

无它,成本低耳,生意就好做!大家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