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战斗开始了(1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4373 字 2019-09-28

 破西喀斯镇,对于罗马人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不代战略态势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西喀斯镇属于“前出”地带,周围十公里处地势平坦,易于进攻不利于防守。

以阿勒颇城为中心,方圆二十公里都是山区,罗马军队在此区域内严密布防,各座要塞、城池和堡垒遍布,地势险要,之间距离近,互为犄角,便于支援。

按战前情报部门派出的商队里夹杂的间谍回来的说法:“……我等自东方来,阿勒颇路上多有隘口,可设防的多达八处,罗马人广设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路边也可设防,这是一片天然的防御区……通过阿勒颇城,可直达地中海边,……”

情报上显示,唯有通过阿勒颇城道路才好走,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了东西的交通,阿勒颇城就是南北走向山脉上的缺口,想到地中海,一走阿勒颇城,二是通过沙漠地区往大马士革而去。

目前帝计划攻打阿勒颇城,一旦夺取了阿勒颇城,通过山脉地区,挺进地中海,骑兵就可以发挥优势了,罗马人在地中海边的城市呈一条链,形成废物,根本不可能抵抗帝国大军。

在历史上,阿勒颇城多次抵抗了帕提亚人的进攻,是帕提亚人进攻的终点,帕提亚人野战能力强,可四条腿的马爬山能力弱,每每攻到阿勒颇就不得不向后转。从来不能饮马地中海边。

整个阿勒颇地区地防御体系就是沿路设立据点,特别是关隘口处的据点,由可以相互支援的支撑点构成,象第一道隘口,隘口上方设立关卡,下方的路上也同样设立城墙,下面城墙共分三个部分,都有独立防御能力,其余关隘也差不多少。

……

帝不断集结部队,准备投入战斗。总指挥部设立在西喀斯镇外,夏侯和吕蒙已经就位。

大约有三十五万部队来进攻罗马人,他们反复地收拾整理用具,给兵器上油保养,清点着发给他们的供侵入后使用的货币-----为了便于携带和减轻重量,发给硬通货银币而不是铜币供他们与当地人交易,发给纸币让他们在军供系统买东西。

将军们都集中起来了:

66骑兵军的曹仁、曹洪,凌统、贾华;

直属第6骑兵军的张飞,曹彰、寇(刘)封;

38骑兵军的周泰、文聘、夏侯尚、夏侯德;

骑兵共有十三万人,任务当然不可能是攻城。而是警戒,保障交通线的安全,以防山上地罗马人狗急跳墙。冲到平原上进攻。

在攻破阿勒颇防区后,骑兵快速机动,直达地中海边。

参加攻坚战的则有差不多二十二万步兵,阿三兵成为了主力达十六万之多,还有三万波斯军和三万华族,华族大部分都是技术兵种,如大炮操作员、中程火箭弹与集束轻火箭弹操作员(单轨式火箭弹被称为“步兵自己的炮”。不占编制)、弓箭手、攻城器械保管修理员、医护人员和工兵工程人员等。

不能说华族怕死,因为带领阿三兵冲锋的、打头的许多是华族军官:

陆战队的甘宁、王越;步兵的徐晃、于禁、张任、李严权、吴兰、陈式,另外还有李典、乐进、牛金、陈武也同样参与一份,特别是一线骨干的团连级军官,战斗由他们来指挥,每次作战中死伤率最高的就是他们。

相比之下,在波斯步兵中的华族军官少一些,主要是政工军官,由于先前在攻打西喀斯镇时波斯人拙劣地表现。波斯人被用作预备队。

帝序列里,除了华族。还有四大种族。一是阿三兵(阿三的来由,他们自认为大神第一。华族第二,他们第三,是为阿三)(华族是老二?老二是什么?);其余分别是罗马族、波斯族和日耳曼族,都聚集在青龙旗下,为了皇帝而战。

四族之中,华族认为阿三兵最为理想,他们忠诚、知足,象狗那么听话,打仗也相当勇敢,除了骑术差之外(阿三的宗教信仰让他们不想驯马,因为马也可能是“人”转世而来,怎么能够骑“人”呢,他们难以作出残忍地驯马之举,若骑了马,来世有可能被人骑回来!在阿三地区,动物得到保护,华族公布法律,禁止不经过批准的捕猎,那里的神牛上街,猴子成了邻居),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脑筋不太灵活除外,毕竟他们是以宗教信仰为主,兵法上的建树不多。

不过没什么关系,阿三的大脑由华族充当,阿三们天生需要一个主人,离开了华族,阿三们连条路都修不直,也很难修到完工!

对于阿三的统治,庞统曾经有过一段精僻的见解:“要尊重阿三地宗教习俗(其余的都可以尽情地剥削他们,是以帝国维持“种姓”制度,以高种族为代言人,统治广大的低种族),要不时敲打他们,让他们明白到谁是他们的主人,还可以给点甜头给他们尝尝,这样他们会认为自己投了个好胎!”

日耳曼族打仗勇敢,只是使用策略不足,特喜pk,,用军纪圈紧那些野人。

波斯族马上作战战术最为灵活,可攻击力强不到哪里去,只能应用于特定区域。

罗马族纪律性最好,作战手段多样,但问题是他们的军魂已经深铸,由于帝国采

罗马先哲,不全部打倒罗马文化的统治策略,罗马族的主见与传承,遂具备有一定的危险性。

或许过上百年的种族融合后。罗马族地危险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