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四大都护府(2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09-05

从朔方修一条过银川、直通武威府的铁路,同样也是为了掌控河西走廊。

“他爹、今年咱们种的胶草是不是有些多啊?”

“你懂个啥,不种胶草咱们一家能忙的过来吗?胶草又不愁卖,你怕个啥?”

“我这不觉得,还是种粮安稳一些啊!”

“咱们家就这么点人,能吃多少粮食?我看你就是在老家被饿怕了。”

徐老根一边驳斥不明事理的老婆,一边忙着手下的活。胶草已经从地里长出来了,这时候放一次水,一定能提高不少产量。

从河南逃难到河西,现在是他们正式耕种的第二个年头。头一年,粮食等各项作物算下来收成还不错,家里不但攒了一些银子,还有了存粮。今年徐家的心气更足了,他们不但想存更多的粮食,还想盖一个院房子。现在住的地窝子,一家老小早就看不上眼了。

“当家的、你说老家都被王爷光复了,咱们能不能回老家去?”

“回什么老家?守着家里的那几亩薄田,全家一起挨饿啊?这河西的地既有水还平,有这六十多亩地,咱们几辈子人都不愁吃喝,傻子才回去哪。”

“可咱们全家到这边无亲无故的,没个照应也不行啊。”

“你这话说的还有点道理,俺准备给娃他大姑捎个信,让她秋后的时候,带着栓柱他们到河西讨生活来。当年逃难的时候,就应该一起来河西的。结果非舍不得那点家底,栓柱他弟就被饿死了。他们家人那么多还没分家,他大姑家肯定分不了几亩地,倒不如到河西来,重置一份家业,娃娃大了也好有个安生。”

“对着呢,他大姑日子过得是有些苦,在家里被妯娌们欺负的不像话。说是大户人家,可真正分到自己家里的嚼裹能有多少?”

“他们家也就是个空架子,说实话真正的好水地还没咱家现在多哪,他大姑来了,我还能帮衬一二,在这里安个家是没问题的。”

河西不再被人们当做苦寒之地,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经过三四年的开发,这里也算有了点兴旺的迹象。特别是橡胶草的大范围推广,让百姓和官府都受益不少。

当地官府找到了一个生财之道,他们将胶草从农民手中收上来,然后再转卖到关中等地来的的胶商手里赚差价。靠着当二手贩子,他们赚的钱比税收还多。有了钱当然能做更多的事,开更多的荒,让经济发展的更好。

地方政府当二道贩子这事,似乎是方以智开的先河。他当年在绥远靠当粮贩子大赚特赚,这事被别人知道以后自然有样学样,上行下效。

从长远来看,这么做蕴藏着无数风险。可眼下,只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来应对。没办法,军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富裕,对地方的支持力度不够,地方上的很多财政支出,得他们自己想办法。

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确实需要一定的财政支出自由度,这样他们才能支持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产业。全靠军政府规划,肯定照顾不来这偌大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