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绝户计对河州的影响(1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09-05

 1664年春天,大明各地的军民,基本上都像包玉海他们一样,投入到建设新生活的洪流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这么欣欣向荣,河州这地方的边民们,可就一点没有这份热情。他们这几年的生活是一年不如一年,1657年因为爆乱,被李总裁将青壮年男子屠杀了一半。这还不算,紧接着推出的让十二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子远赴内地就学的事,才叫绝哪。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李振新所料,女孩子们只要受了教育、收入自由了,再回山沟沟,门都没有。

据统计,所有出来的女孩子,七成以上,上完学后就不选择回河州了。有大明朝廷的支持,什么父母、教门的约束,根本起不了作用。

而返回河州的女孩子们,也不是省油的灯、要不就是眼光高挑三拣四,要不就是各种不配合父母,叛逆的不行。总之、缺女人现在成了河州边民的大问题。

青年男子能找上老婆的最多有四成,大量的男人成了光棍。像以前那样,条件好的找三四个老婆的现象基本杜绝,女孩子在河州地位极速攀升。

比如有的女子,相亲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嫁人是可以嫁的,但结了婚绝对不能在河州呆,丈夫要随着她一起到城里生活。

女人少了,生育率自然就下降。被朝廷砍了头的人口,非但没有得到恢复,这几年总人口还在往下降。要命的是,这个趋势逐年递增。长此以往,河州边民这个群体,怕是要彻底消失。

马尕成是河州附近乡村的边民,今年二十六岁,还是光棍一条。以前这个年龄不娶妻生子,是凤毛麟角。而现在,这一带全是像他一样的人,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今天村里教长的儿子结婚,村里人都去帮忙,可他却没去,而是在山梁上闲逛。

“尕三,你怎么还在梁上逛着?不去教长家吃席?”

“不去、他们家儿子结婚,关我啥事?还不是一顿肉汤的事,吃了能饱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