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退役士兵成了香饽饽(2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09-05

“这种事谁能说清楚。只有跟着海船跑上几趟才能知道详情。”

“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这种钱有命挣,说不准没命花哪。”

码头上找工作的人群,看着招聘告示议论纷纷。他们很羡慕告示上开出的条件待遇,但符合应聘要求的人却寥寥无几。哪有那么多退役士卒涌向劳务市场?今年没有参与统一分配工作的人,早就被见机早的船商们抢了个干净。

他们现在不在码头上,而是在开往各地的商船上。朝廷容许商船组建护卫武装,并且能够租借官方制式武器,使得大明商船自卫需求急巨增长。这些商船主们,刚开始打的主意是护卫自家商船不被海盗抢了。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似乎发现了护卫队另外的用处。茫茫大海上,没有任何规矩可言,除了老天爷以外,就看谁的拳头大。佛郎机商船可以半商半匪,当劫掠船,大明的商船为什么不能?只要不在近海犯事,谁知道你出海干了些什么!

逐渐品尝到建立护卫队甜头的商船主们,回过头来又大量招募退役士兵,这是一个互相刺激的正向循环。

退役士卒现在是劳务市场上稀缺资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抢得上的。他们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回过头来又让兵部的招兵工作顺利不少。好男不当兵彻底成了过去式,自李总裁在陕北起兵以来,百姓们对送子弟去当兵经历了数层心理状态变化。刚开始加入李振新的队伍,是为了保护家园和活命,后来加入队伍的人是为了国仇家恨和抗清大业。最近这些年入伍的士兵们除了为了正义以外,也有不少是为了搏一个好前程。

去当兵立功的机会多,成为军官的概率不比读书当官低。哪怕是没当成军官,退役了朝廷也能安排一碗饭吃。在队伍上升职速度快,比一般的地方官员优势大的多,到最后哪怕不呆在军营里,到了地方上也比大多数同级官吏年轻,这就能沾很大的便宜。在大明新朝中,军人的话语权很重,且对行政体系渗透很严重,反倒是行政系统很难插手军务。

各种利好凑在一起使得当兵吃粮,成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最优先为孩子前途考虑的方向。民间形成的风气是,只要不是特别土豪的家庭,孩子只要能考上军校或者是被官府招兵,哪就是出了人才,将来必定有出息。为了让孩子参军,不少人还走后门找关系,这现象放在前三十年,根本无法想象。谁会为了一个当兵的名额去贿赂人?简直是脑袋有病。然而三十年后,情况却反过来了,这就是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