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尔父子执的是大明三百年的风骨,背的是往后数百年的国运(2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10-09

1669年、大年初一。北京城里异常肃穆,太子朱慈煊执着宋应星的魂幡跟在两排穿着白色军服军士的后边。他的身后是自己的父亲背着棺木、棺木的两侧李振新与张同敞带着大明朝堂的重臣们抬着棺材。

大司礼吴贞毓洋洋洒洒的念完祭文,正准备喊起灵。只见李振新微微摆了摆手,从棺材侧边走到了朱慈煊和朱由樃之间,开口说道:“煊儿、今日为师问你,你可知自己手里执的是什么吗?”

“是宋先生的魂幡。”

“不、你执的是大明养士三百年的风骨。大明养了三百年士人、今日你所执的就是哪一缕精华。你看看前方将士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保卫河山的钢刀、钢枪,他们身后是可溃敌万里的巨炮。然没有宋先生这缕忠魂,刀不利、枪不快、炮不威。当年没有宋先生在花甲之年,慨然赴陕北,兴平军不可能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下最强军,大明复兴又何从谈起?宋先生为何要到陕北?是因为他对国家、民族、对大明天下还有一腔热血,这就是大明三百年养的风骨遗惠到了你、我、文武百官天下万民身上,你可明白其中道理?”

“多谢先生赐教、慈煊明白了。”

“煊儿、你知道你父皇背的是什么?”

“慈煊愚钝、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大明皇帝今日背的不止是一具棺木,背的是宋先生一身的伟业、更是往后数百年大明的国运。宋先生所学、所著、皆是经世致用的大学问。一部《天工开物》是整个华夏千百年实用科技的结晶,大明要想持久繁荣就得像宋先生一样重视这些治国利器。我们今后要做的事不但要继承宋先生的学问,还得将这些学问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开枝散叶。我们要站在宋先生的肩头,迈向更好的未来,你可明白肩上的担子?”

“慈煊明白了、多谢先生今日的肺腑之言!”

朱慈煊刚回完话,李振新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大喝一声:“起灵!”

讲这些话,并不只是给太子说,主要是让永历等人明白做这事的意义。不然这老小子,一副死灰脸让人看着就烦。李振新要让他明白,他给老宋头背棺,不是迫于自己的淫威,而是在为大明江山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