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没有科举制度后出现的弊端!(2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10-14

“哪、邦德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不通过科考、青年官员很难出头这是其一,其二是在升职过程中更难保持公平性,裙带关系、人情关系更难杜绝。你想一想像咱们这样的人,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基层官员的晋升问题想关心也关心不过来?再说朝堂上的人难道就没有私心?你的两个学生比别人成长更快,这难道完全是能力出众?”

“长声、你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这事容我再想想。”吴贞毓的一番话,怼的李振新有些下不来台。王俊涛、王文强这对堂兄弟,作为政务官员来说,成长速度确实要比同龄人快的多,这和李振新没关系才怪。

到了天津后,李振新闭门苦思,他就不信找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客观来说科举制度也没法完全避免人情关系,但是已经最大程度保持了公平性,中国科举制度最伟大的创举就在与此。在整个古代人类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像中国这样保持这样的公平性。

找到一条可以和科举制度公平性相媲美的官员成长路径,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诩为觉顶聪明人的李振新,还真被这事给难住了。

憋了半个多月,最后只琢磨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管用的办法。让各省政务委员会委员们,每年举荐一批优秀的县级官员,报到吏部。然后吏部再从中圈定一批官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这些官员的晋升提供绿色通道,让他们尽早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国政委员们每年也需要向吏部推荐优秀的府级以上官员,吏部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经过考察拟定一份百人左右的名单,交由国政常务会议讨论,确定未来接班人人选名单,让这些人进入重点岗位进行锻炼考察。

这样的方式还是避免不了人情关系,所以还得从监管上把漏洞补上。所有举荐优秀官员的委员必须为被举荐人做背书,如果举荐人不合格或者是被监管部门查出裙带关系、利益交换、违法乱纪的事情,举荐人和被举荐人双双落马,三代以内不得进入政府机构工作。

这样的办法能行吗?李振新自己都不确定。反正解决办法是拿了出来,至于以后执行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那就看以后了,估计自己这辈子这事不会爆发出重大隐患。以后的事,让以后的人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总不能啥事都让自己一个老人都解决完吧?

“邦德、你这不就是汉代搞出来的察举制吗?这怕是更不行?”吴贞毓听了李振新的计划,立刻找到了漏洞。

“是察举制吗?我看着不像啊?咱们这办法是结合了科举和察举的优点,和察举制相比,选拔的官员经过大学的系统培养以及实际工作的磨炼,绝对要靠谱的多。再说咱们的考核标准是公开透明有硬条件的,对徇私的惩罚和监管力度也大,应该不会出察举那样的问题。”

面对李振新的强行解释,吴贞毓懒得再说什么。反正他已经退休了,还能再活几年?把事情说出来,摆到明面上就已经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