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商人越多,地方越穷?(2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0 字 2021-11-01

“看到洪灾没有影响到你们的产业,吾就放心了!宣纸是祖宗留下的福祉,咱们得珍惜,要继往开来让这个产业更加兴旺。不过宣城府的发展,仅靠宣纸这一个产业是不够的,你们还得想办法再发展一些产业,这样才能让百姓更富足一些。”调研完宣纸产业作坊后,李振新语重声长的对宣城官员进行了一番叮嘱。

离开宣城后下一站是徽州,这里同样有传承千年的特产,而且不是一样,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以及闻名中外的徽墨都产于这一地区。其实除了这两样以外,这里的毛笔同样也是名品。加上附近宣城的宣纸,文房四宝的名品都汇集在这里,这份传承的厚重感恐怕再没地方可以与之相比了吧?

人们常说江南文风厚重,而最厚重的地方却不是六朝古都南京,也不是尽集天下繁华的苏杭,恰恰是群山环绕的徽州府一线。在后世人们提起江南,以及东南一带,很少会想起皖南也是江南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江南怎么能撇下皖南,尤其是徽州一带哪?在明清时期,这里才是江南的基石所在。从这里走出的明清名人,甚至比南直和浙江两省都多,即使到了清末这里的文风依然不减,真正衰落的时候也就是后来的几十年。为什么徽州府一线会如此人文荟萃?是宣纸、徽墨等名品成就了这里的人文?还是这里人文成就了这些名品?也许兼而有之吧!徽州除了名闻天下的物产,还有遍及天下的徽商。

“朝廷将南直一分为二,将凤阳、安庆、宣城、徽州等数府另立为安徽省,一方面是鉴于南直控制的区域有些过大,不好平衡照顾到各个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一带有更好的发展契机,并不是不重视这里,这一点诸位要清楚。”将这一带与南直隶分治,很多人心里并不是太情愿,感觉好像是被朝廷给抛弃了一样。不光百姓有这个想法,很多官员们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李振新在徽州府衙,专门对这里的官员和百姓代表做了解释,让他们把思想转变过来。

“虽然是新立的省,不过吾这一路看过来,却觉得这边的各方面基础一点不比江南的其它几个省差,尤其在物产和人文方面。徽墨、歙砚、宣纸,哪一个不是传承了千年的物产?国朝名士这里同样出了不少,可以说是领江南风骚之地。保持这些优势,并让之更上一层楼,是诸位的职责所在。山区多、交通不便、粮食作物少,是制约因素,但不能因其而困,如何打破不利局面对为政一方的官员的能力来说是考验也是机遇,除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外,这里也有煤、铁等江南其它省少有的矿产,能不能取得成绩就看各位的本事了。这次长江洪灾,安徽的损失颇大,朝廷心中有数,接下来的数年在财政上会有些倾斜,诸位千万要把这些政策用到实处,不要让朝廷失望。接下来的发展,吾这边有几句短语建议,希望能帮到你们。立足江南,以产实业、工商并举,道路先行、纸墨千年、新潮更盛。”

虽然李振新说的都是好的一面,但心里他还是害怕这边发展不好,被江南其它两个省给甩下去。在古代,凡是商人多的地方都不是好地方,商人越多、地方越穷,这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在李振新看来只有发展工业这一条路,工业是可以把商业创造的财富留在地方、回流到百姓手中的,安徽除了交通条件不好以外,其它方面都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所以只要用心发展,成为富省并不是无法做到。所以一定要把官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现状,这也是李振新谈话的时候,多说肯定和鼓励之言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