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专项打击行动(1 / 2)

血沙 闪烁 5945 字 2019-08-13

 第八十二章专项打击行动

替桥本家族处理协议文本的仍然是田中丽奈。

与岩崎荣一签署了收购三菱财团股权的协议之后,田中丽奈就以处理协议为由,在兄弟会保镖的陪同下返回东京。

她回去的目的,显然不是把协议文本交给监管机构审批。

这种事,一直是由情报本部安排的专业人员负责,她只需把协议文本带回去,其他的事情就不用管了。

田中丽奈急着赶回东京,是为了参加大木容谷召开的高级特工秘密会议。

战机被炸,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推力军用发动机被人窃走,大木容谷不但被西乡平野与菅野直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被里克尔讽刺了一番,心情可想而知。

里克尔到来之前,菅野直人向情报本部下了死命令,不惜代价查清事件真相。与里克尔会晤之后,菅野直人给负责调查的大木容谷打了电话,授权让他调动一切资源,必须在一周之内查明原委,搞清楚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有什么好查的?

CIA拿到的证据足以证明,窃取F135800发动机的行动由大陆军事情报局策划,肯定是大陆谍报人员所为。情报本部搜集到的证据也足以证明,“川崎冈晟”肯定是军事情报局的谍报人员。

虽然搜查行动还在继续,数万名警察、特工、军人将本州中部地区翻了个底朝天,但是事发二十四小时之后,大木容谷基本上放弃了找回发动机的希望。军事情报局有能力在众目睽睽之下偷走发动机,也就有能力把发动机送出日本。只要行动迅速,日本军警扩大封锁区域前就把发动机运出日本了。

里克尔到来,让大木容谷意识到,首相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份可行的报复方案。

严格说来,这与情报本部无关。针对大陆的报复计划属于战略决策,情报机构最多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没资格参与决策。

只是情报机构必须有所作为,至少不能让外界认为日本情报人员是一群饭桶

大木容谷部署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严厉打击他国在日本的谍报网。

虽然按道理说,应该针对大陆情报机构的谍报网,但是按照西乡平野授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必须扩大打击范围。

刘威在京都分配股权的时候,情报本部联合十多家情报机构,在日本全境展开了“专项打击行动”。

一夜之间,数百名他国谍报人员被秘密逮捕,或者神秘失踪。

次日上午,日本外务省公布了第一份“不受欢迎外籍人员名单”,将数百名涉嫌参与非法谍报行动的外籍人员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上百名具有双重身份的外交人员,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驻日人员。

此举立即引起悍然大,受牵连国家纷纷采取报复行动,驱逐日籍人员与日本外交官。

这种摆在台面上的“外交情报战”,并不罕见。

涉外情报工作分为两类,一是公开的,一是秘密的。

任何国家的驻外使领馆都有负责从公开与半公开渠道搜集情报的外交官员,大多是披着外交官外衣的谍报人员。这些人平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从报纸、杂志、电视新闻、政府内参等渠道搜集与汇总情报,供本国决策者参考。

这类情报工作,一般不会惹上麻烦,毕竟大家都在这么做,又很少违反所在国法律。

问题是,公开的与秘密的没有明确界线。比如从一些半公开渠道获取情报,在某些国家就涉嫌违法。平时不会惹上麻烦,反正半公开的信息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只要到了敏感时期,从事这类工作的外交人员肯定会倒霉。

比如数年前,CIA逮捕了一名俄罗斯的美女间谍,借此捣毁了俄罗斯情报部门苦心经营十多年的谍报网络,数名涉嫌为俄罗斯提供情报的美国社会名流锒铛入狱,俄罗斯立即采取报复措施,将数名美国外交官驱逐出境。

那些外交官做错什么了吗?

显然没有,他们只是“外交情报战”的牺牲品。

日本当局如此疯狂的驱逐外籍人员与他国外交官,也是处于外交上的考虑,即表明日本的强硬立场。

说白了,就是保住颜面。

真正的斗争,肯定不在台面上,而是在台面下。

一夜突击,不但军事情报局的两个谍报网被捣毁,大陆其他数家情报机构的谍报网受到牵连,就连一些无关国家的情报机构都被殃及。

有意思的是,情报本部还在突击行动中逮捕了几名CIA的谍报人员

虽然这些人随后被秘密移交给CIA,作为礼尚往来,CIA也释放了几名秘密关押了好几年的日本谍报人员,但是CIA在日本苦心经营的一个情报网就此瘫痪,直到数年后才再次恢复运转。

这下,大木容谷该满足了吧?

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情报本部的报复行动来得太晚,军事情报局有胆子下手,肯定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

被捣毁的谍报网,并没触及到日本当局的核心部门,价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