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战成名天下知(一)(2 / 2)

在倍于自己的日军面前他们无畏的战斗着,直至全部阵亡。江丰在被三把日军的刺刀插入体内的那一刹那想了很多很多,这其中既有家乡的老母,也有那位让他心怀愧疚的前上司纪敏中。此时江丰感到自己一直追求的名利荣华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不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自豪的,最起码自己死得很爷们!

看着这些正面迎向死亡的中人,一直在观战的佐佐木到一少将愕然不语了许久。

一清醒过来,佐佐木就连声追问那首军歌的内容的这支中队的番号。

“将军阁下,已查实这支部队是中队独立一百旅的补充团的一个营。”

“独立一百旅,是就那支“支那魂”部队!一个营?!”佐佐木倒是知道这个独立一百旅的。这支中队先是在大王庄吃掉了第五师团的一个大队,后又在台儿庄夺了第十师团两面的联队战旗满世界招摇。他对这支大名鼎鼎的中队中的劲旅也是久仰了,只是想不到会在这里遇上。

最让这位日军少将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阻挡了几千“皇”军一个多小时并使自己的部队负出了沉重代价的中队居然只是一个营。

以此类推之下,那支“支那魂”部队拥有的整体战斗力让少将阁下想起来心里就有点发寒。他并不是怯战,关键是这样子拼下去,就算是拼光了独立第一百旅,只怕第三十旅团也剩不了多少人了。

从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上,他知道这个地域的中队可是可是有好几万人。要是第三十旅团在与独立一百旅死战之后,再陷入中队的重围,那保不齐第三十旅团就真成了又一支在中国土地上全军覆没的旅团建制的日军

若是在台儿庄大战之前,佐佐木旅团长决不会认为中队有吃掉日军一个旅团的能力。可现在坂本旅团的下场可是摆在那的,这个前车之鉴不能不让这个本来身上就有很浓商人气息的旅团长心有余悸。

这种害怕被围歼的心理,促使在他下定了只要接回那两个大队的残部,就马上回兵萧县的决心。

从日军前方传来的密集的枪炮声打断了佐佐木少将的思路,独立一百旅的主力在补充团第一营的骑兵营一部悲壮的战死殉国后,不到半个小时就赶到了战场。

程家骥并没有对日军的前卫部队发动一拥而上的全面攻击。而是用那几个文颂远在向洼地里的日军进攻时,按照近战的特殊需要而编成的连队,采用此起彼伏一沾就走的战斗,一点一点消耗日军的前卫部队。

这种战术在夜间尤其有效,这几个连队凶猛的火力打得日军的先队部队死伤一片,想要报复时中队又早就溜开了,很是让日本人吃了点亏。

日军的主力上来之后,程家骥并不与其死打硬拼而一点一点的把日军往前罗里方向领。程家骥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无论如何要把日军第三十旅团的主力,拖在前罗里一带,既不能让日军解了被围在岱河边上的日军的围,又不能让他们跑去占领淮北进而威胁濉溪口的安全。

在能达到以上的目的的前提下,只要日军不把独立一晨旅逼到绝处,程家骥还是不想把自己的部队全拼光的。

可惜愿望终究只是愿望,很多时候都是实现不了的。

当程家骥指挥部队把日军主力一步一步的牵到前所里的时,背靠独立一二二旅和五十六师的独立一百旅就只能一步不退的死死顶信日军了。

程家骥派信使通报刘天龙和胡俊泉让他们地尽快围歼被包围的日军,同时也就要这两支部队讯速抽调出有力之一部队支援独立一百旅。在信中程家骥给这两个家伙直接点明厉害,指出独立一百旅只要一垮,他们的部队背水作战也是在劫难逃。

迫于当前的战局,这次刘天龙和胡俊泉倒是听话的很,一个小时内他们联合派出的二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的援兵就从战线左翼加入了战斗,这些部队的到来大大的缓解的独立一百旅的压力,并迫使日军放缓其攻击势头,中日两军有前罗里一带的战线遂稳定下来。

至五月二十四日凌晨二时至,在前所里至岱河一线的战场上。日军有三十旅团的三十三联队大部(有一个大队尚在保护日军的炮兵和辎重战车部队及警戒浮桥,三十八联队残部(剩余兵力约一个半大队,),实有兵力约五千人。

而中队有五十六师,独立一百旅,独立一一二旅共八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实有兵力约为一万人左右。

两支军队在十几里方圆的战场上扭成一团,战事呈胶然状态。

双方既然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就都一面与当面之敌继续激战,一面向各自上峰要求支援。

一时间,前所里至岱河一线成了双方的最高统帅部视线的焦点。

让东京大本营高兴的是三十旅团已经进至淮北腹地,只要加一把劲就能取得巨大的战果,用多路合击的办法将淮北的近十万中队一举全歼。当然要达成些作战目的,这就需要给三十旅团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和派后继兵力,只要这些能够及时到位,对战情的后续发展,日军大本营还是比较乐观的。

与之相比武汉的军事委员会就显得有些忧喜参半了。以万余杂牌军和日军一个旅团激战一天,居然能打成一个平手的局面,这军委会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了。就更不用说中队还在战斗中消灭了日军半个联队了,这个战报的传来大大鼓舞了中队的决策者们。

忧得是淮北的战局是越来越不利了,日军现在想要围歼淮北的中队的企图已经是很明显了,要是不能改变战局,把淮北这近十万大军真得丢了,那可是一个大大损失,对于已经很困难的抗战局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战争双方的统帅部分别在当日凌晨下达了一系的有关淮北战局的紧急命令。

淮北的仗眼看着那是越大越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