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巍巍昆仑关(七)(2 / 2)

从被包围的那一刻起,许靖仁就没有去管外面会打成什么样了。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在。既然好不容易冲进来了。就算等不到关外的援兵上来,能在鬼子心脏里多撑一分钟,对全局也是好的。

关口的失守,对日本人的刺激比许靖仁原先预计地还要大。

尽管自知生还无望地三营官兵把“找垫背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有一个十七八岁地小个子兵在绑上四颗手榴弹后,创了三营在一次战斗中单人歼敌地最高记录,他拖上七个鬼子一同上黄泉路。可是在越聚越聚。任你换得再是划算。都换不光地鬼子兵的一次比一次凶狠地攻击下,关楼还是丢了。

关楼一失守。许靖仁就带着剩下的三四十个兄弟紧急退到了关门洞下。一队鬼子也如影随形的追了过来。都不缺乏坚强的战斗意志的两军官兵。随之展开了一场惨烈得足以让久经沙场视人命如草芥的悍将都闻之心惊、谈之色变的肉搏战。

接下来,许靖仁在关门洞里所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得很清楚的,也是盘桓在他脑海里的一段挥之不去的恶梦。事实上,把发生在关门洞里的战斗以肉博战一言盖之,恐怕都有些不大全面。

关口洞里的空间原本就有限得很,这一下子,又一口气挤进六七十人,那里有不装个满满当当的道理。很快,置身于关门洞里的人们便“惊奇”的发现,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非但平日倚为第二生命的手中钢枪全无用处,拼刺刀的打算也显得是那样的不合实际,就连稍有些进退的空手搏斗都不大可能施展得开。可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难道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意识到一切外物都用不上之后,他们抱成一团,用力把对方的脑壳撞向墙壁、死死敌人掐住的脖子、抠出对手的眼睛、甚至直接用造物主赋与人类最原始的武器牙齿咬断其喉管。这种与野兽间的撕咬搏杀一无二致的残忍致极的战斗方式,迅速把潜藏着关口洞里还活着的所有人内心深处的兽性,给毫无保留的激发了出来。时间越长,投身于这场已无任何技战术可言,只剩“你死我活”这四个字的疯狂战斗当中的每一个人尚还有幸喘着粗气的人,就表现的愈加的凶残暴虐。到后来,连手脚都不用了,牙齿成了唯一的武器。“好在”那个时候,大家伙的衣服都已在相互撕打时被扯得是破烂不堪了,要不然还真会不大方便。许靖仁就曾看见一个十连的兄弟在冷不防间让一个是奄奄一息的鬼子把下面那话口给啃去了一半。更有甚者,一个日军尉官就在许靖仁的身侧,被三四个弟兄围着胡咬一气,结果肠子都被整个咬了出来,那掉在地上的一大堆的花花绿绿,让人好不心惊肉跳。

既众生皆已疯颠,许靖仁那里还能不独善身。当时的场面太乱,许靖仁压根没法子去在心里统计自己的战果,可他身上那五六处深可见骨的伤处,却足以证明其也是一个积极的人性退化运动的“实践者”。许靖仁也搞不清楚自个是为何失去知觉了的,反正是咬着咬着,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晕了过去。许靖仁其实是无比的幸运的。若不是他适时的昏了过去,即使不被咬死,那他的命运也将会和这场最原始野蛮的“淘汰赛”的少数几个“优胜者”一样,在完完全全陷入了颠狂状态后,撞墙自杀而死。

许靖仁想到想去,可有一点却一直想不明白。让他百思不其解的是,关门洞里拼得正凶时,外面那成百上千的日本人为什么不来帮把手,要知道那怕鬼子再进来十个人,那立刻就是一面倒了,说什么也成不了现在这种同归于尽的局面。

正当。许靖仁用这个疑惑在苦苦的抵挡着对身体极为虚弱的他来说地生命而言。威胁最大地睡意时,几句日语伴随着由远至近的脚步声,陆续传到了他耳朵里。眼见有“东洋肥肉”要自动送上门来的他吃力地睁开眼。手指颤颤危危的扣着了美式卡宾枪的扳机上。

只可惜,陡然大做的枪声,又把那几个眼看就要走到许靖仁的眼皮子底下的鬼子给“拉”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梦想破产的许靖仁,只好怀着患得患失地心情,继续等待下一个以命换命地机会。其实他的心里也未尝没有一丝侥幸,要是自家地部队攻上来得够快,自己也许还有生还地希望。

与此同时。昆仑关下。程家骥正在前沿阵地观战。

此刻地战场的态势在许多中官眼中可谓一片大好。在经过一天半地激战后,关口的两翼和外围的阵地都已经拿下。鬼子所还能控制的只剩下那么个小小的关楼和区区几百米的残破关墙。想要拿下日本人手上那点残山剩水。那还不是一鼓而定的事情啊!

在这些人想来,在这种大局已基本抵定的时刻。程家骥这个北上集群总指挥之所以亲临前敌,并表示要在稍后接过前线的指挥权,无非是想为自己多加一分邀功的资本罢了。有这种想法的军官,可不在少数,就连那位兼着集群参谋长的戴师长都是其中的一员。按说,以戴师长那种耿直刚强的性子,本是很难按捺得住,不把自己对程家骥的贪天功为已有之举的些许轻篾,给明明白白表示出来的。可他还是忍了下来,这其间固然有对一个标准军人对上级的惯性尊重在里面,可更多还是建立在程家骥那已获得其认可的军事指挥才能上。对于有才干的人,人们总是比较宽容的。

程家骥这会儿的却没心思去管自己在别人的心中的形象,是不是已大打折扣。目下那条横在昆仑关与界首高地之间的,由三百级台阶组成的“死亡之路”,正占据着程家骥的全部思绪。

无可否认,在某些事情上,“未来人”程家骥是长了“天眼”的。他清楚的记得在历史上的血战昆仑关的过程中,正是这条战前几乎被所有中国将领给忽视了的山间小径的“横空出世”,不但打破了五军在第一次拿下主阵地后,想要一鼓作气直捣黄龙的克尽全攻的梦想,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昆仑关的得而复失,从而让日军二十一旅团又多存在一周以上。而昆仑关战役的作战时间也不过是半个月,这也就是说,论起单兵战力和与日军相差无几,兵力却是日军的十倍的五军,之所以会最终产生高达一万七千人的伤亡数字,起码三分之一是因为这条堪称“天堑”的“血带”在做怪。

强攻无疑是直接了当的法子,可也是最笨的法子。先不说这一级级的用将士的躯体堆上去,时间上允不允许,就是那注定要无比沉重的代价,已是遍体鳞伤的北上集群能不能付得起,在程家骥看来还是未定之天。

程家骥半点没有危言耸听。从高峰隘一路打来,到现在,算上此刻还顶上昆仑关两侧的在天亮就损失近半了的三六五团和二百团,参与此役的十七个团队,已先后有九个团打成了残废。而且,在剩下的八个基本满员的团队里,战力相对坚强的主力团仅还有四个,而其它的四个团有三个是在各师在改编时成立的人力运输团,说白了就是些以从战斗部队“分流”老弱病残为主组成的只有少数人还配备武器的扁担兵。这三个在北上之前才补足了枪支弹药的部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而南宁警备区派来分“桃子”的在在此之前只打了几场小的仗一五五八团,那就更上不了台面了。

一般来说,在自忖强攻难以得手或是代价太大时,指挥官通常都会在退兵和智取中来个二选一。退兵程家骥是想都不敢,那就能想法子智取了。想是这样想,可真在界首这个前只一条路、后靠百丈涯的高地玩花样就谈何容易?

程家骥这边还在冥思苦想,那边文颂远就送来了全面占领昆仑关的捷报。

早已估计到山下为了保存其中手中最后一点兵力,不会再在已失去地利的昆仑关中央阵地死顶的程家骥闻讯后,迫不及待的带着一众高级军官火速向关上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