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气海的猜测!(2 / 2)

计算机一旦失效,剩下的另一种感应符箓也就很难捕捉神念了。”</p>

林立的眼神略微波动了一下,没有说话。</p>

眼见林立似乎有些失望,刘向前又补充了一句:</p>

“当然了,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p>

要是曹毅同志这次能给我们提供足够多的数据信息,我们也许会有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也说不定。”</p>

林立这才点点头,继续看起了图像。</p>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搞生物和医学的人真的特别重口。</p>

例如此时此刻。</p>

林立和刘向前等人正死死的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细节。</p>

但屏幕里的画面却并非人像,而是一个深浅不一的人体热敏图。</p>

对于热敏图不了解的同学,可以想象一下热力温度计的显像画面。</p>

就是那种一个人体轮廓然后其中有黄有红的图像,前一段在医院啊车站之类的地方大家多少应该都见过。</p>

用某个人的话来说就是:</p>

当你踏上医学或者生物学以后,你这辈子都别想和正常人一样了。</p>

“又是内海吗......”</p>

看着一股高量级热能在色彩区域的变化轨迹,林立不由摸了摸下巴,拧起了眉头:</p>

“这内海到底是个什么部位?是丹田吗?”</p>

丹田在小腹部,肚脐下三指。</p>

这应该算是个知名度比较广的、非义务制教育的概念。</p>

气沉丹田这四个字你要说没听过,那基本上和没听过宫廷玉液酒一个性质了。</p>

实际上。</p>

丹田不仅存在于传统功夫或者小说里。</p>

其他的例如演唱、播音、运动学中也有很多涉及到丹田的知识。</p>

甚至你上大号便秘的时候,也会用那个区域来发力。</p>

所谓的丹田,其实跟现在的核心肌肉群有关。</p>

也就是俗称的横膈膜附近。</p>

学术上的丹田是个发力点,并没有那么玄乎。</p>

不过考虑到本土没有灵气存在,林立心中隐约冒出了一个猜想。</p>

他对刘向前问道:</p>

“刘老,你说腹部肌肉群有没有可能就是从修行概念的气海退化过来的呢?</p>

就像双首牛的演化规律一样。</p>

双首牛肩部长期需要用来冲撞,因此它们演化出了隆起的前躯。</p>

如果本土的人类是因为没有足够灵气调动气海而使得气海退化,但却依旧遗留有一些气海的属性.....</p>

这个可能性似乎也是存在的?</p>

毕竟随着青城山天宫的发现,我们至少可以确定,古代有一小部分人是接触过超凡领域的。”</p>

刘向前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p>

“确实有这个可能,你也是搞生物的,应该知道内核心肌群的特殊。</p>

我们的盆底肌、腹横肌和多裂肌无法直接调动,但可以借助整体的肌群发力。</p>

这其实一直也是个没有定论的人体未解之谜。”</p>

正如刘向前所说的那样。</p>

内核心肌群既可以发力,又负责稳定脊椎,功能性其实远超它自身的概念。</p>

四块边缘肌肉形成区域的公认别称是‘气囊’,具体的大家可以想象骨骼的构造,肋骨以下的那块空荡区。</p>

在人体的腹部存在一个类似空腔的区域,其实是有悖现有的进化论的。</p>

例如猿猴、猩猩、狮子老虎,它们都没用这种类似气囊的结构。</p>

腹肌它们倒是有,例如很典型的青蛙和袋鼠。</p>

但那是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属于外核心肌群,与腹横肌属于两个系统。</p>

就像曼联和曼城的区别一样。</p>

它们开头都有个曼彻斯特,但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所以曼彻斯特的天空一会儿红一会儿蓝的。</p>

内核心肌群结构是实打实的人体独一份儿。</p>

只不过人体的未知之谜实在太多了,和其他的一些肢体或者基因问题比起来,内核心群的演化过程确实算个小透明。</p>

因此探究他的人真没多少,倒是那些买健身课程的天天嚷嚷着内核心内核心的。</p>

.....</p>

注:</p>

更新奉上,现在还不是很困,吃顿早饭继续,我现在生物钟已经全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