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魂回神州土(2 / 2)

伊拉克风云 fratal 3784 字 2019-08-14

“呵呵——我明白了,这样的话我们非但不应该减少苏联人的数量,反而是应该增加才对!”刘明脑海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 ……

“明天的行程是什么?”刘明倒了一杯高级的西湖龙井茶喝了一口,问道。。

“明天我们要与沪海市方面的领导会谈,然后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迎宾酒会,下午参观沪海市的建设发展成就,最后去参观沪海飞机制造厂。”

“取消会谈,我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出访的。我是个军人,和政府有什么谈的?再者说,谈也不会和他们这个级别的谈。迎宾酒会也取消吧,我们上午去参观复丹大学,中午我带你们到城隍庙去吃点沪海特产。呵呵,下午去参观生产运十的飞机制造厂。”

“是,将军!” 尤尼斯领命而去。

刘明边喝着龙井茶,边想道:“真是可惜了,现在不兴到大学发表演讲,否则我库塞将军可以到复丹大学做个演讲。。前生没考上,后世却来当嘉宾,可惜啊……”不过——地道的极品龙井,真是好味道……

第二天,在沪海方面和外交部官员的陪同下,刘明一行人乘车来到了复丹大学。

复丹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丹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1917年复丹公学改名为私立复丹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沪海江湾原址。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

陪同刘明这些人的是沪海教育委员会的领导,进入校门后,这位方姓领导指着校门对中国方面配备给刘明的翻译说:“这所大学的校名‘复丹’二字是由其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人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刘明微微一笑,突然开口用汉语问道:“复丹二字应该是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丹兮,我说的对吗?方主任?”

他身旁的十几名中国官员顷刻石化了,这么流利的汉语和这么强的中文功底,这个家伙真的是伊拉克人吗?尤其是那位方主任,看着刘明整整半分钟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好像面前是个怪物一样。

“呵呵——”刘明微微一笑,继续向前走,突然看到了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演讲公告:‘石油、伊斯兰与战争——论中东问题’,

演讲人:复旦大学特约学者,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林若兮博士,

时间:6月20日上午9:00,地点:xx学术报告厅。”

“林若兮博士?论中东问题?好大的口气啊——说不得,我库塞将军得去砸砸场子了!”刘明眼珠一转,想起了在伊拉克时的林若兮给自己找麻烦的样子——没想到她刚回国就让我碰上了,真是天意!

沪海市大家都知道吧?呵呵……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