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虚弱帝国(中)(2 / 2)

伊拉克风云 fratal 3476 字 2019-09-07

这些战舰在海面上组成了庞大的编队,最前面是两艘护卫舰和一艘驱逐舰,中间是航母,后面是导弹驱逐舰和导弹巡样舰;在一般情况下,空中有各种不同作战功能的飞机在盘旋;构成了立体的防御态势,只是今天海中风浪太大,因此所有的战机都已回收。

美国航母战斗群艰难的穿行在南中国海的大浪之中,带着天空中密布的浓云和闪电,向印度洋方向迅猛扑去。

…………

越南,金兰湾……

金兰湾位于越南东南沿海的富庆省,是越南东南部重要军港和海军基地。它的水域总面积为98平方公里,海湾水深为16到25米,最深处达32米,万吨轮可自由进出,可同时停泊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船约40艘或4万吨以下的舰船100余艘,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

金兰湾扼守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距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航线只有1小时航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里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20世纪七十年代时,随着苏联领导人喊出“地球上没有一个角落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的豪言壮语,这个红色帝国向全球开始了自己的霸权主义扩张步伐。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作为苏越结盟的重要条件之一,越南将金兰湾基地交由苏联使用,苏越双方签订了为期25年的租约。

此后,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侦听装备。这样一来,金兰湾成为苏联在东南亚推行霸权的跳板,它在西太平洋的前哨从海参崴向南延伸了2000海里,推进到南海和暹罗湾,逼进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马六甲海峡。

20世纪80年代,金兰湾作为苏美海上军事抗衡的重要桥头堡,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该基地驻军最多达4000到7000人,部署一个中队的16架图-16中型轰炸机和一个中队的14架米格-23“鞭挞者”式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常驻金兰湾基地的苏军人员及家属达1万余人,美国情报部门称该设施是“苏联境外第三大设施”。

只是1993年的金兰湾已经没有以前的风光场景了。5年前,苏联海军撤出了在南海值勤的导弹巡洋舰。1989年10月,苏联撤出了驻金兰湾的通信指挥舰,并撤走了海军陆战营的部分人员和装备。目前的金兰湾只有十到十五艘战舰,而且这些战舰也多数处于保养不善的状态之中。

不过对于美国航母战斗群过境的这种大事,金兰湾的红色海军还是需要拿出自己的尊严,做出一些反应的。

尼古拉耶夫少校站在高处,他的前下方便是停放在甲板上的卡-27“蜗牛”直升机。虽然这是一个北约起的代号,但是圆头圆脑的卡-27样子上倒是真的象一支慢吞吞的蜗牛。

南中国海的海风夹着咸味,不断扑面而来,尼古拉耶夫的脸上也沾染了水气。

“少校,你已经在这里一动不动的站了一个小时了。呵呵,难道想起老婆了吗?”从身后传来声音,说话的是尼古拉耶夫的顶头上司,这艘排水量为4000吨的情报侦察船的船长,而尼古拉耶夫则是这艘船的大副。

“没有,我只是在想,如果这里有一艘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那么我们对美国人的监视就会轻松很多。至少在心理上有了底气!”尼古拉耶夫回头微笑了一下,有些遗憾的说道。

“你说的没错,不过这里已经没有巡洋舰了。就是这艘哈巴洛夫号侦察船,恐怕不久也要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去了。”船长叹口气,摇摇头说道。

尼古拉耶夫黯然无语,自从苏联国力下滑以来,太平洋舰队不断从金兰湾撤走军舰和飞机。1991到1992年间,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战舰从这里撤走了。经济困难导致海军的士气非常低迷,也让苏联控制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的能力下降了很多……

(*^__^*)<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