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臣闻渊(2 / 2)

今日可算是得了机会,自然一开口就是大招。</p>

嘉靖问道:“不知道,老尚书以为谁可替补内阁?”</p>

嘉靖本来以为闻渊是硬保夏言,既然不是,事情就可以谈谈了。</p>

而且吏部本来就是管人事的,虽然不能决定内阁人员,但是开出一个名单,供皇帝挑选,这还是责任之内的事情,后世明朝后期的廷推就是吏部出名单的。然后内阁六部九卿共议的。</p>

闻渊说道:“举贤不避亲,老臣以为臣尚可。”</p>

嘉靖听了,大吃一惊,说道:“老尚书欲自荐吗?”</p>

闻渊说道:“陛下英明,老臣正有此心。”</p>

说实话,闻渊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也不愿意自荐,实在他看看了手头的人选,实在是没有人啊。</p>

因为闻渊要与严嵩争得不是内阁大学士,如果选几个人增补内阁大学士,闻渊手中有的是人才。但是闻渊想与严嵩争的是内阁首辅,或者闻渊干脆想将严嵩给踢出去。这个人就难选了。</p>

要么是资深六部尚书,在六部之中反复横跳做过好几个部的尚书,在中枢十几年了。</p>

要么就是有内阁大学士的资历。毕竟没有这个资历,一上去当内阁首辅,能撑得住吗?</p>

但是很抱歉,这两样那一</p>

个都没有合适的。</p>

至于资深六部尚书,碍于严嵩与夏言之间斗争形势,很多大臣都没有六部任上待多长时间,就被踢下去了。也没有什么资深六部尚书可言。至于内阁大学士,如果翟鸾能苟到现在。与闻渊两个人合谋,未必不是一个干翻严嵩,冲击内阁首辅的好机会。</p>

可惜,翟鸾小心翼翼了十余年,被他儿子给牵连了。呜呼哀哉。</p>

严嵩与夏言之间的争斗,让这些高层大员,犹如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几个能在资历上,权力上可以为两者之备的人选。</p>

或许这是严嵩与夏言一点点小默契。</p>

毕竟,一个随时可以代替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潜在的对手。</p>

而闻渊算起来,倒是比较合适。而今大明朝廷高层已经进入了嘉靖时代,之前各级高官,正德年间的进士居多,但是在这三五年之内,除却少数之外,都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居多了。而闻渊是少有的弘治年间的进士,这三朝元老的名头,还是值一些钱的。</p>

其次,闻渊虽然没有在北京担任多长时间尚书,但是在南京当尚书,可以是有十几年之多,从资历上也勉强够了。</p>

再加吏部权力,是勉强能与严嵩争一争的人物。</p>

严嵩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土都埋到脖子上的老尚书这个时候,居然与他争上一争。一时间心中急转,额头微微见汗。他素来谨慎,很多事情都预先打过腹稿。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老不死的会来这一手。</p>

一时间居然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拿下闻渊。</p>

毕竟倚老卖老,很多时候真让人没有办法。不过缓急之间,倒是想出来一点什么。就是从这个“老”字上面做文章。</p>

嘉靖问道:“老尚书,年纪大了,朕不忍心老尚书如此操劳。还是让年轻人来吧。”</p>

闻渊说道:“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臣虽老,但是精力还算旺盛,而且臣以为内阁常年只有三四人,失乎太少了,臣觉得,应该增加内阁人数。多选几个年轻人入阁,也算是为陛下分担政务。”</p>

“毕竟,夏阁老告老,内阁之中只有严阁老一个主事。虽然严阁老愿意为朝廷效力,不言辛苦,但是总是不合适的。臣请陛下三思。”</p>

如果张治在这里,估计要说,他张某人难道不是人,难道没有在内阁之中,为什么闻渊说的时候,根本没有将张治算在其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张治在内阁之中表现已经被闻渊看透了。不是一个当首辅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