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江南近况(2 / 2)

而汤克宽,卢镗。俞大猷,等很多将领也在最近一两年崭露头角。</p>

只是,大明对倭寇作战。有很多的问题。</p>

第一就是能战敢战的军队少,拿汤克宽来说,他本是徐州人,是世袭军户出身。已经做到副总兵了。结果在对倭寇作战时失利,降职为参将。他走了好像门路,才得到许可,他回老家募兵。于是从老家募兵数千,然后再打仗,虽然不能说没有打过败仗。最少再也没有因为打败仗降职了。</p>

其实戚继光这种打败仗之后,想办法募兵再战的经历,是很多平倭将领这普遍经历。唯独他们的招募的士卒,没有戚继光能打而已。</p>

而整个江南,能打仗也不过,数支军队。俞大猷的福建兵。汤克宽的两淮兵。卢镗的浙江兵。其他的都不能打。</p>

第二问题,就是倭寇没有统一指挥。有利则聚集在一起,无利则一哄而散。这让平乱的将领很头疼。因为如果他们根本无从判断鞑子用兵想法。毕竟鞑子大头目四五个,小头目无数。每一个人一个想法。怎么判断他们怎么打啊?</p>

如果大明士卒多,各地都布防就行了。但奈何,整个江南能打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两三万而已。</p>

防守北到海州,南至温台这么长的海岸线。怎么能没有疏漏了?</p>

总之嘉靖三十二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前并不是没有倭寇。但是下面官员都千方百计地往下压,盖盖子。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速</p>

度,有些事情是能瞒过去的。</p>

唯有报捷倒是很多。</p>

其实内阁已经觉得江南局面不好了。无他,胜仗太多了。打了这么多胜仗。结果没有抓住一个有分量的匪首,而且看样子战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地步。上面早就在怀疑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多胜仗倒不是乱报,毕竟汤克宽,卢镗,俞大猷还是能战的。只是下面官员将所有败仗都一笔勾销了。才显示出这样的情况,胜战一直打,但是越打战事越大。</p>

作为吴家一员,并且是家族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他要为吴家着想。但是作为大明官员,吴廷翰内心之中也要想着朝廷,想着大明。</p>

吴廷翰知道,即便他吴家交了银子,无为州知州,也不可能将钱财花在吴家身上,更多是维护州城,维护水道。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唯一能做的。但是对于吴家着想。这却不是好选择。</p>

毕竟无为州水道纵横。很有可能倭寇从那一条小道窜出来。吴家这些人恐怕抵挡不住。</p>

“老爷,五少爷回来了。”吴廷翰正思索的时候。忽然听外面有人来报。</p>

吴廷翰心中一动,暗道:“可是北边出了什么事情?”立即将吴国赏叫了进来。</p>

吴国赏进来行礼过后,屏退左右,将关于燃烧实验证明万物皆气的种种,一五一十的给吴廷翰说了。吴廷翰听了之后,起身徘徊一阵子。又问了吴国赏一些问题。有些吴国赏是可以回答的,有些问题是吴国赏无法回答的。</p>

吴廷翰长叹一声。说道:“看来我要去一趟大同了。”</p>

吴国赏说道:“今日,孩儿就是来接父亲的。”</p>

吴廷翰说道:“只是。而今有一件为难的事情。”吴廷翰将县令要征收钱粮的事情说了出来。吴国赏心中一动,说道:“父亲,这有何难?我手中有师叔的名刺。我不信县令不给师叔面子。”</p>

吴廷翰有些犹豫,说道:“总是给朝廷出力,这样做不大好吧。”</p>

吴国赏说道:“那这样吧,这一次师叔派来了百骑护送师傅去大同。这百骑都是大同精骑,身经百战。我留十人在家里,让他们作为教头,训练吴家子弟,缓急之间,也可以为县里办事。毕竟即便交了钱,县令又有多少钱落到实处。听说这些倭寇,大多不过百余人上下。留下这么多人已经足够了。”</p>

吴国赏在大同时间长了。虽然没有上过战场。却有强烈的自信。那就是大同精骑天下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