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处(2 / 2)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0 字 2021-09-11

另一个生物学家张茂生,连忙跑了过去,盯着页面上,15号探测器拍摄后,发回来的各种照片。</p>

这些在照片,甚至不需要使用显微镜模式,都可以让人清晰的看到其中的生物。</p>

一种类似于小蝌蚪的生物,出现在众人眼前。</p>

“应该是类似于盲鱼的地下水生物。”张茂生初步判断道。</p>

另一个生物学家摸了摸下巴:“从数据来看,还有其他微生物,和另一种类似于草履虫的生物。”</p>

众人经过一开始的惊喜后,并没有太过于惊讶。</p>

因为火星存在生物的事情,通过荧惑真菌的存在,就可以推理出来。</p>

既然已经存在微生物,那多细胞生物的存在,也是存在可能的。</p>

如果按照蓝星的生态圈类比,要产生碳基生物的条件,可以归纳为“液态水”、“热量”。</p>

没有错,就是如此简单。</p>

诞生碳基生物的条件,就是液态水和热量,其他的氧气、重力、辐射之类,其实并不是一定的。</p>

例如厌氧细菌,它们就不需要氧气;还有海底黑烟囱周围的小生态圈,地下暗河中的盲鱼之类。</p>

这些都是存在的特例。</p>

只要有液态水,有持续的稳定热量,那就有可能形成小生态圈。</p>

虽然火星的地面,大气浓度非常低,而且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基本不存在富氧。</p>

同时火星地表也不存在液态水,太阳辐射的热量,也比蓝星这边少得太多。</p>

但是很多人都忘记了,在行星系统之中,热量是来源,其实是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恒星的照射,另一部分是本身地核的核衰变放热。</p>

火星接收到的太阳能,确实少得可怜,但是火星地下深处,还存在地热能。</p>

如果地热能,刚好遇到地下暗河,双方就有可能形成适宜生物繁衍生息的特殊环境。</p>

显然15号探测器的钻探结果,验证了这一猜想。</p>

张茂生目光炯炯的说道:“火星地下暗河和地热能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也就是说在相类似的星球中,同样存在这种可能性。”</p>

“这样一来,反倒是木星、土星的天然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比较大,例如木卫二。”黄凯旋根据自己知道的星球数据推理道。</p>

事实上,情况可能就如同黄凯旋猜测的那样。</p>

在太阳系内层的水星、金星,由于受到的太阳辐射太多,本身温度非常高,加上地质活跃,不足以形成稳定的碳基生态圈。</p>

反倒是太阳系中层、外层的星球除了气态行星之外,都可能存在生命。</p>

比如著名的木卫二,这颗天然卫星的表面,是厚度几千米的冰层,而冰层下面,是可能存在液态水海洋的。</p>

在近些年的观测数据中,也多次监测到木卫二有热喷泉的现象。</p>

这说明木卫二的冰层下,存在活跃的地热能,以及不在少数的液态水。</p>

两者的存在,足以构成一套初级生态系统,供养一些简单的微生物,还是绰绰有余的。</p>

而类似于木卫二这样的星球,其实在宇宙之中,不在少数。</p>

单单是太阳系内部,就存在不少这样的星球。</p>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蓝星的生命究竟起源于何处,至今也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课题。</p>

毕竟联邦在捕获的一系列小行星之中,发现上面存在的微生物、有机物的概率并不小。</p>

这种情况,说明外星生物是有可能,随着小行星之类的天体活动,传播到其他星球的。</p>

而在传播过程中,又刚好遇到相对适合的环境,生命的种子,就会在那颗星球生根发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