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旌旗漫天(一)(2 / 2)

汉并天下 东仙轩辕 0 字 2021-07-04

军司马皇甫杰看到眼前正在搭建中的大营,看着一千四百余名乡勇在上官的指挥下,熟练的做着手中的活计,完全不像是一支刚刚集结起来的乡勇,反倒是一支没有武装上的精锐大军!

“这、这!”

军司马皇甫杰吃惊的看向公孙群,好一会儿才说道:“你们杜县的乡勇如此训练有素,乍看之下还以为是哪里的精锐大军呢!你们是不是提前操练过?”

能够得到北军军司马的称赞,公孙群心中很是得意,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不过,公孙群还是恭恭敬敬的说道:“启禀将军,我们这支乡勇原本是杜县史家的门客,听闻朝廷兴兵征讨匈奴,这才聚集起来从戎报效!”

“哦!原来是这样!”

对于军司马皇甫杰来说,杜县史家的名号自然是听说过的,既然这些乡勇是史家的门客,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接着,军司马皇甫杰又在公孙群的陪同下,在大营中走了走,对正在搭建中的大营指点了一下,指导乡勇改进了一些不合理之处,公孙群都让手下亲卫一一记下,以便日后改进。

与此同时,天子刘洵听闻各路大军陆续赶到,也摆驾出宫,来到了长安城的南城墙。

居高临下,刘洵望着无边无际的汉军旗帜,心中豪情万丈。

此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陪同在刘洵身边,正向刘洵禀报着大军集结的情况。

“启奏天家,目前并州的三万铁骑已经进入西凉,数日之内便可以赶到武威郡,与等在那边的三万西凉铁骑汇合。”

“天家看那边,东面是河南、益州等地的郡国兵大营。目前,河南、益州等地已经有四万郡国兵赶到长安城下,后续还有六万左右郡国兵正在路上,预计十日内可以到齐!”

“北军驻扎在长安城以西,五万北军将士已经整装待发。”

“三辅各地汇集起来的郡国兵驻扎在长安城以北,兵力大概有四万,目前也已经整装待发。”

“此外,各地赶来长安随军出征的豪杰、良家子也有不少,目前朝廷登记在册的兵力有五万余人,分别配属在北军和三辅各部兵马下面。”

刘洵听到这里也是在心中暗暗算了一下,此番出征汉军的正规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之巨!如果再加上五万多随军出征的豪杰、良家子,此番大汉出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

刘洵一面听着霍光的介绍,一面看着城外无边无际的汉军联营,看着十余万汉军将士的山呼海啸,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豪情,不禁脱口而出:“汉家有士三十万,天下何人敢挡之!”

霍光闻言不由一愣,没想到处处示弱的天子刘洵竟然能够说出如此豪迈的话来,不由得对刘洵刮目相看。

这时,刘洵问道:“不知道现在大军的钱粮、兵备准备得如何了?”

霍光笑着说道:“这就要大司农来说了。”

一旁,大司农耿寿昌拱手说道:“启奏天家,目前朝廷已经在武威郡和沿途各处设立了二十三处兵站,囤积了大量的钱粮、兵备,特别是在武威郡的府库,更是为三十万大军囤积了可支用一月的物资。”

“此外,大司农府还征调了三辅各地所有的武库,一面补充各部兵马的缺失,一面开始着手武装随军出征的各地乡勇、良家子,估计十日之内可以完成!”

刘洵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汉帝国高效的运转机制,再加上充足的物资储备,这样的国力体现足以碾压此时一切敌国!

这时,刘洵笑着说道:“咱们的主将怎么还没来?”

霍光笑着说道:“应该就快赶来了,之前应该在城外巡视呢。”

此番汉军出征,长罗侯常惠是最佳的主将人选,但是霍光考虑到对于乌孙人并不可完全信任,于是便主张派长罗侯常惠领一支兵马提前前往乌孙国,以便节制、监视乌孙兵马。

而后,霍光又向朝廷举荐了郑吉为大军统帅,并且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同意。

对于这个安排,刘洵自然是没有意见的,霍光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并无不妥之处。

此时刘洵之所以询问主将郑吉的去向,就是想见一见这个历史上的大名人,历史上大汉帝国的第一任西域都护!

没过多久,只见一名三十出头的健壮汉子从远处走来,此人顶盔掼甲气势不凡,举止之间沉着干练,一看便是经年的宿将!

“臣,校尉郑吉拜见天家、见过大司马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