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1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贾权在得知张迁被外贬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求黄琼增加护卫。()尤其出行时,更不能象以前一样只带一两个侍卫或是压根就一个人不带,至少要带上四名以上的侍卫。以贾权对太子的了解,他绝对不相信太子会甘心吃这么大的一个亏,就此打住而不报复。要知道这个京兆尹可是太子的绝对心腹和半个财神爷。

太子若是光明正大的来,自然是不怕。贾权最担心的就是太子私下暗中下手,那可就真的是防不胜防了。要说太子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手中一点隐秘力量都没有,说出来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黄琼对贾权的意见深以为然,但是苦于手中力量薄弱的他,也只能将希望放在还在外边奔波已经两月有余,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音讯传回的陈瑶能早日带人回来。

所黄琼所说的力量薄弱,并不是对身边的这几个侍卫不放心。对于现在身边的这几个侍卫的忠心,黄琼并不怀疑。这几个老爷子派来的侍卫与之前太子选过来的侍卫从本质上有这区别。那几个侍卫心思不在保护而在监视上。而这几个侍卫虽然是保护与监视并存,但是以现在老爷子对自己的态度而言,只要自己不谋反,其中保护的责任应该还是远高于对自己的监视。

对于现在的这几个侍卫,黄琼很是喜欢。这几个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直肠子汉子,为人爽直,不会做作,远不是太子派来的那几个绣花枕头可以相提并论的。黄琼日常在闲暇时很喜欢听他们讲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对这几个血火中拼杀出来的汉子还是敬佩的紧。

不过敬佩归敬佩,战场上的事情和京城里的事情毕竟是两码回事。战场上明刀明枪的那一套不大适合京城里的阴谋诡计。至于那些卫兵,黄琼直接将他们当成无物。这些京城的少爷兵,在黄琼的眼中,除了站站岗,吓唬吓唬人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的兵在黄琼眼中连一群绵羊都不如。那几个侍卫也曾经在私下和黄琼说过,王府卫队这些兵要是真的到了战场之上,就连给他们打洗脚都不配。

那些侍卫曾经说过,没有狼性,没有见过血的兵就算当了一辈子的兵,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兵,最多只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农夫而已。从身边侍卫那讽刺外加不屑一顾的眼神里,黄琼明白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这些人恐怕很难依靠上。

在担心黄琼的安全,在暂时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之下,贾权毫不犹豫的将那位本来已经可以离开的大夫扣了下来,以备不测。在见识到这个家伙的医术之后,就连黄琼这么稳重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又一次走了狗屎运,捡到了一个宝。这

个家伙的医术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身受重伤,生命几度垂危的刘虎不仅被他硬生生的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就是身上功夫也没有损失多少。虽然还没有完全愈合,但是从伤势的恢复情况来看,也是指日可待。所以对贾权的举动,黄琼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反对,而是选择了默认。毕竟事情涉及到自己的安全。多一个好的帮手,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让黄琼也没有了心思在为自己安全担心了。那几个奉旨进京的宗室中的那几个大富翁在御书房中的表现,差点没有把奉旨破例参加御书房会议的黄琼给活活气死。他总算知道什么叫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了。

看着几个唱念俱佳,一提到朝廷向他们借粮便开始很哭天喊地的哭穷的宗室,黄琼很怀疑这些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宗室懂得不懂得什么什么叫休戚与共,什么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道理。

老爷子召集这几个人进京并不是为了宗室改制的事情,而是为了现在空空如野的户部筹集一批粮食,以赈济自开春以来滴雨未下,粮食已经注定大面积绝收,旱情极为严重的陇右、陕西两路数百万嗷嗷待哺的灾民。

陇右、陕西两路今年自入春以来,滴雨未下,大小河流已经几乎全部干枯断流。旱情稍微好一点的八百里秦川现在已是到处都是灾民。这些灾民与流入当地的流民一起,汇集成一股庞大的难民潮正向山西、河南两路涌动。虽然经官府不住弹压,但是作为天下首善之地的洛阳城郊还是出现了两路的灾民。

要说统帅天下,号称宇内第一强国的大齐朝居然拿不出粮食来救灾,恐怕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接到二路安抚使的奏折之后,老爷子到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开仓济民。

但是让老爷子和朝廷尴尬无比的是户部直属的,以及两路地方所属的按照朝廷定律此事应该囤积有数百万石粮食的陇右、陕西两路几个大的粮仓倾其所有,也不过凑出十万石粮食。

除非削减对两路边军供给,否则两路所有官仓再也凑不出更多的粮食。边军的供给是不能短缺的,这直接关系的大齐朝的安危。毕竟皇帝还不差饿兵吗。至于其他粮食到哪里去了,恐怕只有两路转运使和户部仓储司的官员才清楚。

让老爷子难堪的不仅是本应储备丰富,本地粮仓存粮就足以应付两路灾民过冬的粮仓中的粮食踪影不见。更让他难堪的是户部在秋税征收上来之前,最多只能拿出十万两银子赈济灾民之外,基本上不可能在拿出更多的数目。这个数目倒是和两路粮仓中凑出来的那十万石粮食相得益彰,有的一拼。

更位严重的是,两路官员一直将灾情隐瞒。直到已经开始有大量难民饿死,洛阳城周围已经出现难民潮,实在无法隐瞒下去之后,才开始上报。希望朝廷能够下拨银两和粮食赈济灾民。

接到户部奏报之后,老爷子异常震怒。虽然当即便撤了户部尚书以及户部几个侍郎和两路安抚使、转运使的差事,交大理寺看押。但是眼前的灾情却是不等人。湖广和两浙的秋粮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能上市。即便上市之后,千里迢迢从湖广以及两浙运粮也需要时间。在新粮上市之前,两路的饥民还在嗷嗷待哺。

十万石粮食对两路数量庞大的灾民来说,根本连维持到上冬都不可能。老爷子虽然下圣旨,免去两路所有的赋税,但是两路嗷嗷待哺的百姓还是要吃饭的。圣旨不能当粮食吃。减免赋税那是最早也是秋后的事情了,但是现在两路的形式已经愈发严峻。

在京师围担负这供应洛阳城上百万人吃饭和周围几个驻军大营十几万大军的粮仓本身已经很吃紧,无法在外调粮食的情况之下,老爷子在从内库中调拨三十万两银子与户部拨出的十万两银子凑足四十万两银子先解决所需银两之后,事出无奈,只能找宗室中这几个最富庶的人打打秋风。希望他们能够按照朝廷规定粮食价格放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急。

哪里想到这几个家伙一听要他们按照朝廷规定,平价放粮,简直就象是要杀了他们一样。值此灾年,这几位还惦着利用手中的粮食大捞一笔那,让他们平价放粮,不是等于从他们手中抢钱一样吗?

尤其那位封地就在临汾,紧靠灾区的临汾郡王名下,现在堆积如山的粮食,私下已经准备照往日粮价翻了十倍出售,正想高价渔利。而那位封地距离灾区较远的彭城郡王不愧为号称宗室内最成功的商人,一眼就看出了这场自大齐开国以来最大的天灾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也调运大批粮食正准备运往灾区,牟取暴利。你让他们平价放粮,也就等于让他们放弃大捞一笔的机会,甚至还要贴上运费。这还不如杀了他们痛快一些。

这二位宗室中的首富不吐口,其他几个宗室更加不会同意。对于老爷子的要求百般抵赖,任凭怎么说,更是坚决不松口。不是哭天喊地的哭穷,就是张嘴闭嘴的认为此事应该由封地在陇右、陕西二路的宗室出力,自己的藩地有了灾情,作为地主他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他们这些封地远离灾区的宗室是万万没有这个义务和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