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2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况且北辽之地以肉食为主,极少产蔬菜、粮食。单纯吃肉一般人很难受得了。为了解油腻,茶几乎成了每日生活的必须品。而北辽又向来不产茶叶,所需茶叶全凭大齐供给。我朝历代对与北辽通商控制极严。别说粮食,便是茶叶一年的数量也要严加控制。若说对其他诸国走私朝廷还睁一只闭一只眼的话,那么对北辽这个大齐立国以来罕见之强敌,朝廷却是宁杀勿纵。”

“既然公开进行购买买不到,北辽那些被温柔乡已经养叼胃口的王公贵族又离不开这些东西。可打又打不过,自我朝开国至今,北辽数次倾尽全国之力,大举南下皆被我朝击溃,前后损兵折将数十万。如无十足把握,至少在我朝未陷入内乱之时,北辽恐不会再南下。想来只能依赖韩王走私的这些东西。您说韩王向北辽走私这些物品之中这获利能少得了吗?尤其是火药、铁器,都是北辽急需之物,历代辽帝甚至为购火药开出过天价。”

“不过有一点王爷您要明白,向北辽走私除了要能打通诸种关节之外,还需有一得力之人来操作。若是没有一个得力之人,恐怕连老本都要赔了进去。王爷,走私也是一种生意。只是他的经商形式没有得到过朝廷允许而已。任何一种生意都不是单靠权势能够实现稳赚不赔的。况且,在北辽那里,韩王的权势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马瑞仅仅能够依靠走私收入支撑韩王如此庞大的支出,在经商上没有相当的天赋与手腕是不行的。马瑞手中几乎握有韩王除了田赋之外所有的进项来源,一年之内给韩王带来近百万两银子的进项。正是这些进项支撑了韩王在与太子多年争斗之中不仅未落下风,甚至还稍稍有些占据优势。”

“王爷,我朝大宗商品不外是瓷器、丝绸、茶叶,若说在茶叶上,咱们与桂林郡王府比没有任何优势。天下茶园,特别是那些名茶的产地大部控制在桂林郡王府手中。”

“丝绸也差不多。丝绸产地大多在江南,那是人家桂林郡王府在商界的传统地盘,咱去参上一脚,恐怕连一匹丝绸也收购不到。不过这一方面咱们可以徐徐图之。马瑞多年的走私下来,与这些丝绸商人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至于我们唯一可以与桂林郡王府有均势的唯一便是瓷器。”

“瓷器,虽说江南也产,但名气可没有办法与汝州、钧州这两大御窑相比。当年桂林郡王虽说提请太祖收容前唐流落的窑工,设置两大御窑,可他自己也恢复了越窑、醴陵窑,设置了景窑。这两大瓷窑,几乎占据了桂林郡王府通商所需瓷器的大部。”

“虽说越窑以及桂林郡王府名下的景德镇、醴陵诸窑所出的瓷器质量并不次于汝、钧二窑,但这名气可没有办法与两大御窑相比。呵呵,只是无论在海外还是民间大富之家眼中,两大御窑所出方为上品。实际上这些瓷窑所出的精品都差不太多,所差的只不过是外形而已。不过,无论在什么人眼中皇家用的便是极品。”

“自古以来皇家所用器物便是最好的,自然在民间的名气也是最大的。也是诸番商最想方设法弄到手的。若是两大御窑能控制在手中,至少在瓷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与桂林郡王府打一个平手。”

“不单单是两大御窑,还有所有御制作坊,这便是我们与桂林郡王府争斗的本钱。只要您能说通皇上将御制作坊,尤其这两大御窑交给民间,您在想办法帮马瑞盘下来。”

“马瑞多年经营下来,北辽、高丽本身便已经在他的囊中,若是依托密州地利优势,还可以拿下东瀛。这样一来,有高丽、东瀛在手,我们盘活密州没有什么问题。有了一个密州在手,我们至少便可利于不败之地。”

说道这里,范剑沉思了一下道:“至于剩下的,王爷那就只能一步步摸索着走。但剑有两句话要提醒王爷:一,您要注意马瑞。虽然他很忠诚,但您必须要防止出现另外一个没有爵位的桂林郡王。”说道这里,范家略微皱了一下眉,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后边的话咽了下去。

“怎么不说了?继续。”范剑那一下皱眉虽轻,但却被一直盯着他看的黄琼准确的捕捉到了。也许两人真的性格真是同一类人,实际上范剑心中想而没有说出来那些话,黄琼心中大概能猜的出来。不过看着往日的懒散不见,此时眼中少见正闪着精光的范剑,黄琼还是让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像今天一般精明外溢的时候实在太少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范剑听到黄琼的话,便明白了这位年轻王爷话中的意思,微微一笑。但他的笑容只是一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王爷,在这场特殊的博弈之中,对于您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丢掉的不仅仅是您的性命,更是这大齐的天下。您总不会相信桂林郡王府真的就是一个鱼腩,任由朝廷宰割吧。兔子逼急了都会咬人,更何况堂堂富甲天下,大齐第一功臣之后的桂林郡王府?”

“王爷民间有句俗话不知您听说过没有?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咱们虽说没有杀这位桂林郡王的老爹、老妈,而您也即将成为他的女婿,但我们要的是人家的财路。这么做,在某些人眼中无异于杀人父母。升斗小民为争一条水渠、一块牛眼子地都打的你死我活,更何况富甲天下近百年的桂林郡王府?再说,王爷您怎么就肯定桂林郡王府没有别的心思?”

“范先生,你言重了。你不要无端猜疑一个开国第一功臣之后。朝廷收其通商之权,桂林郡王府有反应是正常的,暗中下些绊子也有可能。但若说公然造反这不太可能吧?难道他桂林郡王府满门上千口子都不要命了吗?家越大,胆子越小,越怕这家中的坛坛罐罐被打碎。你说的有些过了。”对于范剑最后一句话,黄琼微笑着摇摇头,表现出一付不可置否的样子。

对于黄琼的反驳,范剑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反驳,只是反问一句道:“王爷,您说这话您自己信吗?您恐怕是言不由心吧?”说完这句之后,又诡异的一笑道:“咱们自己人,王爷就不要在这么虚伪了。”

听罢范剑这三分调侃,七分心里话的话,黄琼站起身来走到范剑、贾权二人面前,一改之前的面带微笑,转为严肃的道:“既然是自己人,那么本王也就不客套了。”

黄琼先转过头对贾权道:“贾先生,你在京城游记多年,消息灵通一些,尤其与六部的下层官员相对熟悉一些。你帮本王挑选一些有才干、有干劲,最重要的是有上进心的年轻官员。重点是工部、户部的年轻官员。那些只会读书,除了所谓满腹经论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官员一律不要。”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那些总是认为自己郁郁不得志,性格有些偏激的人不要。无论他们再有才干,本王也不要。本王不要那些只会怨天尤人,自己却什么都不去做的人。”

说到这里,黄琼拍了拍贾权的肩膀道:“先生,本王受父皇之命,不能长在京城。本王挑选的这几处地点,本王都是要常下去走走的。本王总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吧?”

“本王不在京城期间,这府中内外诸事就拜托先生了。先生局于家世所限,对通商一事并不通晓。但这外通消息,内掌府中之事,却是先生的长项。若是本王不在府中之时,府中所有之事便全交由先生负责。”

“请王爷放心,权全力一定为王爷挑选一批贤才为王爷所用。不过王爷,那些有点这个真材实料的家伙多少都有些持材傲物,这性格恐怕都?若是按照您的要求这人数会不会太少了点。”

“王爷,我们正可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从朝中挑选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这些人若是下一番心血培养,甚至可以作为您今后在朝中施政的班底。王爷,您是不是?”对于黄琼的信任,贾权还是很感激的。至于这个信任度有多少,他并不在乎。如今这个成功的希望已经就在眼前了不是吗?一旦这位王爷身登大宝,自己便成功了不是吗?

对于贾权的担忧,黄琼摇摇头道:“本王不管他才干有多高,但是到了本王这里是龙他得盘着,是虎他的卧着。无论是按照你说的为今后做打算,还是现今的这个差事,本王需要的都是要有大局观的人。本王不想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拍了拍贾权的肩膀,黄琼又转过头对着范剑道:“范兄,你是商贾世家出身。对于通商一事,这正是你所擅长。这次要多劳范兄为本王出谋划策。”

贾权、范剑闻言,对看了一眼之后,重重的点了点头道:“王爷有命,岂敢不从?请王爷放心,我等一定尽心竭力为王爷效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