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论道(2 / 2)

画妖师 小鸽哥 0 字 2022-04-22

隐士的女儿也接纳了石人,石人唤她阿姊。

石人天资聪慧,学雕刻不过三日,就雕成一只石马,赠予阿姊。学棋不过一月,就能把曾是旧朝国手的隐士,杀得片甲不留。隐士每每输棋,必定叹息,说石人学什么都一点就通,唯独不通七情六欲。

石人与阿父阿姊长大,觉得自己跟人没有两样,于是心生不服,时常乔装成人,出入市井,如此数年,学了许多世俗之理。

一日,阿姊出嫁前,来问石人新婿如何。石人虽不舍阿姊出嫁,却赋词一篇,祝她燕尔新婚。

又一年,石人已学尽隐士所知,向隐士辞别,要远游求道,隐士叹息不已,把石人送上行船。

他辞师下山,再回故地,却见昔日家宅荒草没腰,隐士已入坟茔。

寻至阿姊夫家,才从阿姊儿子口中得知,阿姊前年病死在榻上,死前扔怀抱一匹石马。

石人于是不再遁世求道,为弥补愧疚,一心辅佐阿姊的后代。

阿姊夫家姓赵,在乱世中耕耘数百年,成了当年的大楚王朝。

石人见过王朝兴替,见过人心多变,历尽红尘中事,终于再度遁世,求成道之法。

他游历天下,又两百年,神通大成,终于准备跳出这方天地,成就大道。

……

山亭里,李蝉把第二碗茶喝了大半,问道:“成道非要跳出这方天地么?”

灰袍男子道:“金鳞化龙,岂容于溪中?”

李蝉喃喃道:“那友人做了什么,竟能让他放弃成道?”

灰袍男子摇头,“友人并未让石人放弃大道,只是与他论道一番,叫石人悟出了另一番道理。”

“什么道理?”

“这就要说到道为何物了,就拿你修的《二十四真》法门来说,按一般的修法,要顺应天时,修的是‘见天地’。何谓见天地?且看。”

灰袍男子捏住石墩上的小青莲,轻轻一转。

浮玉山上大青莲,亦随之一转。

轰隆!

日升月落,如伎人掌中跳丸。

前一刻,天清如碧,一转眼,斗转星移。

浮玉山上桃花开了又谢,玄都杨花散如飞雪。

才听罢惊蛰雷动,又见到清明烟雨。

“春。”

灰袍男子语气虽轻,落在李蝉心中,声如雷霆。

青莲再转。

旧皇城里夏气仍清,江都宫畔芙蕖满池。

街头巷内暑气如蒸,近城郊野蛙声蝉鸣。

“夏。”

青莲三转。

滺水滚滚,落木萧萧。晴空之上,一鹤排云。

黄叶丹枫,烟波浩荡。天高云淡,西风如刀。

“秋。”

青莲四转。

愁云惨淡,寒裘似铁。大江辽阔,千里冰凝。

北风卷地,鹅毛飞雪。天地昏瞑,万物伏藏。

却仍有青松不倒,白梅香寒,静待一元复始。

青莲一转,观尽二十四时,李蝉心神震动,喃喃道:“这就是见天地。”

灰袍男子放开小青莲,“你的道呢。”

李蝉想到与母亲别离的渔家女,想到毕生献于剑中的老铁匠,想到常随魔、苍狴、妙音鸟、冬生,想到十余年来,见过的诸多妖魔。

他说:“众生也在天地中。”

灰袍男子击掌,赞道:“善!此即谓‘见众生’。”

“见天地是道,见众生也是道。”

“见众生……”

李蝉喃喃自语,眼中迷茫之色渐去。

他的意识逐渐清醒,眼前的云雾愈发迷蒙,山风渐隐,灰袍男子的面目,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李蝉还有许多疑问,但灰袍男子已隐入雾中,他喊道:“那位友人呢,他成道了么?”

……

李蝉睁开眼。

大青莲、云雾、山亭、灰袍男子,都已不见。

前边,天幕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