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平凡的世界(上)(2 / 2)

混在明朝 红色四月 3669 字 2019-10-04

不过王锐今天并不是来观赏云冈石窟的,而是要到离石窟仅仅数里之遥的姜家湾村去,那里有一座现下对大同府来说最大的煤窑。\\\\

一路之上,王锐不时向秦阳请教着古代煤窑和采煤地情况,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

山西的采煤可追溯到商周时代,北宋后开始逐渐兴盛和达到了高峰,从沿煤层露头挖掘逐渐发展为井下开采。

到了现在,井下运输除人背、肩挑之外,开始使用驴骡,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有的煤窑达数百人,年产量达数千吨。

由于开采规模扩大,开采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劳动组织亦日趋成熟。井下已有“总路”、“支路”、“掌子面”之分;工人有搂炭、刨槽、背炭等工种;经营管理方面则有“山主”、“窑主”、“货房先生”、“把总”、“人伙柜”。“人伙柜”下设“卖店掌柜”、“管账先生”、“看炭先生”、“跑窑先生”。“把总”掌管井下安全和采煤技术。。采掘方向和井下采掘部署均由称为“把总”地有经验的矿工指挥。

依据地层走向,晋北多为45度左右的梯井;而中、西、东南部则多为较深的竖井,用辘轳提升。\\/\若是煤层太深,辘轳一次提升深度有限,则凿成井筒上下段互相错开的“错眼窑”,以利多级提升。

采掘时,普遍采用“创根凿壕”地手工作业方法。采掘面称“膛”、“茬口”、“窝”、“掌子面”等,采煤称“攻煤”、“凿煤”、“砍炭”。

视开采规模不同,晋中和吕梁的掌子面窄得只容下一人工作,俗称“一人一窝”;晋北以房柱法,晋中、晋南以残柱法采煤为主。矿井通风有单眼井及双眼井地自然通风,河曲、乡宁、阳城一带煤窑也有用风车、风柜向窑内人工风的。矿井排水则使用牛皮包提水地原始方法。、

王锐一面听秦阳滔滔不绝地说着,一面用心记忆。待得到了姜家湾煤窑时,他已是塞了一脑子的名词、术语,估计短时间内还可以冒充一下内行而不被人看穿破绽。

巡抚大人和顶头上司竟然同时驾临,令这个小小地官窑立刻乱了阵脚。窑主刘七,也就是这个煤窑的总管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迎了出来,满脸谀笑地将他们请到了自己地房中。这刘七生得獐头鼠目,面目猥琐,一副市井混混的模样。王锐一见之下就不禁暗暗皱起了眉头,心知此人多半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恐怕是有什么关系才能坐上这个窑主的位子的。

秦阳将刘七叫了过来,指着王锐对他说道:“这位童公子今后就是姜家湾煤窑的主人了,你还不赶快过去拜见,并将情况介绍一下?”

王锐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心说我什么时候说就要这个姜家湾煤窑了?不是说好了要先看看6座煤窑,然后再确定要哪几个的吗?

不过心中虽然诧异,可他却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说什么。

那刘七也是微微一怔,但随即立刻就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深深作揖,满脸谀笑说道:“小人刘七拜见童公子,今后还请公子多多照拂才是!不知公子想要知道些什么,只要是小人知道的,必定是如实相告,绝不敢有所欺瞒!”

王锐点了点头,当下顺口问道:“这姜家湾煤窑总共有多少人?每年出煤能有多少?”

刘七毫不犹豫地立刻答道:“回公子的话,眼下窑上共有六、七十人。但说来惭愧,每年出煤就仅只在万斤上下而已!”

王锐闻言忍不住微微皱眉,心说这个窑的产量的确很低,也怪不得秦阳对大同府的只听秦阳在一旁忽然插口说道:“童公子,这个窑的产量虽然低,但却全部是上等的煤,乃是巡按衙门的专用

王锐立刻明白过来他这是在给自己解释为什么刚才一上来就替他决定了要这姜家湾煤窑,当下暗暗一笑,心说如果这个窑出产的当真全部是上等煤的话,倒也的确值得买下来。这位秦阳秦大人快人快语,也确是个直性子之人。

他轻轻点了点头,又朝刘七问道:“不知这个窑的把总是哪个,你可否将其找来问话?”

刘七先是一愣,随即痛快地点头应道:“公子请稍等候,小人这就去将他找来!”

说着,他朝王锐、姜联军和秦阳团团一揖,迅速转身出屋。直过了好半晌的功夫,才领着一个人重新进得房来。

此人身材魁梧,面目粗豪,身上、脸上尽是煤黑,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一进来就扫视了众人一圈,脸上微微露出敌意的神色……(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