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与狼共舞㈠(2 / 2)

……

年二十九这天早晨,李思明和哑巴像往常一样在猪圈打扫。蓦得一声悠长的野兽叫声传来,是狼叫声。少年站在靠河边的一段缓坡,向七星河对岸眺望,一只狼在对面奔跑,少年甚至能看见厚密的皮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看来今天晚上得小心点,七星河早就结冰,即使坦克在上面都可以自由行驶,狼有可能在晚上越过七星河,偷袭猪圈。北大荒有狼,而且都是成群结队的在大荒原上到处劫掠。都说老虎是兽中之王,但在牧人看来,老虎只是占山为王的土强盗,用自己的尿液圈一片领地,不准别的野兽践踏。而狼却不同,它们是团队作战,分工明确,是动物界的游骑兵,就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从不在一处驻扎,整个大荒原就是它们的狩猎场。

据说蒙古人祖先是白狼和白鹿的后代,他们崇拜狼,认为人死后就会变成狼。蒙古军队的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许多坚固的城堡,变成了他们围困中的野兽。因此,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作为蒙古人崇拜的一种动物,狼作战时也是如此,它们会具体分工,有的侦察,有的骚扰,有的包抄,不达目的不罢休。

李思明没有注意到狼的危险,在他的意识里,狼并不是可怕,他更不知道在大荒原中狼群的可怕。

半夜,栓在猪舍里的一只老迈的大狼狗突然狂吠起来。李思明和哑巴立刻翻身,迅速穿上衣服,往猪舍跑去。没有月光,但在雪地里,一只黑色的巨大身影却很显眼。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狼的一对眼睛发出慑人的光芒,李思明以前只是在动物园看过狼,但动物园里只能被称作宠物罢了,这野生的狼不同,高大,凶猛,从它那锋利的牙齿可以看出。

李思明嘱咐哑巴不要轻举妄动。那只狼发现自己的图谋被发现了,转过身来和李思明对峙。这只狼好像并不像李思明想的那样怕人,一人一狼在雪地里盯着对方。李思明有点后悔,刚才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枪拿过来,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枪刺,回头拿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李思明发现猪圈的另一头还有一只狼。握枪刺的手有点湿,该死的,出汗了。稳住,不要紧张,不要主动出击,只要坚持住就行了,是一个小时还是二个小时,李思明和哑巴不知道,只觉得冷汗汗湿了内衣,然后冷风吹过,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哑巴的双腿终于支撑不住了,摔倒在地,李思明刚一回头,就感觉到一股腥风从身后刮来。不好,与李思明对峙的那只狼抓住机会发动了攻击,危机关头,少年往地上一蹲,那只狼擦肩而过,不等狼回头,少年腾得跳起来,狠狠得往背上扎去,狼敏捷地躲开,划破了狼的后背。也许是因为闻到了自己身上的血腥味,狼变得更凶猛,不断的进攻着。而另一只狼抓住机会从另一边包抄起来,少年和哑巴背靠背与两只狼周旋起来。哑巴手中只有一根刚才从地上检起的木棒,太轻并不称手,少年手中的只适合刺,如果不能一刺中的,对狼是没有什么伤害。

两人两狼又对峙起来,少年身上的棉衣被咬破几个大洞,还好棉衣太厚,如果穿得太单薄的话一定挂彩了,哑巴还好点,与它对峙的那只狼攻击力好像差得不止一点。令少年没想到的是,狼好像猜测少年的心思,两只狼变换了一下位置,想先一只牵制住少年,一只解决哑巴,然后合击少年,这两只狼也看出来了谁更难对付。

少年大骇,头也不回对哑巴说:“哑巴顶住,不要主动进攻。哥们我先解决掉这个小的,回头咱兄弟解决那只大的。明天咱吃狼肉过年。”少年不知道是给哑巴打气,还是在给自己打气,哑巴呜呜地回应着。

狼动了,那只小狼凶狠地扑向少年,少年也扑去,这只小狼没想到他会主动进攻,躲闪不及,一人一狼抱在一起。少年左手使劲地抓住狼的脖子,另一只手举起狠狠地将狼钉在地上,狼的热血溅得少年一脸,那只狼用锋利前爪拼命的向少年抓去,少年左臂的棉衣立刻只剩下碎片。少年爬起来,来不及拔出,返身朝另一只狼扑去。哑巴早就与那只大狼斗在一起,身上好几处挂了彩,狼咬住了哑巴的一只袖子,少年一纵身抱住狼的脖子,一人一狼在地上打滚。少年使劲扳过狼的身躯,抡起拳头雨点般的朝狼的头部砸去,一拳又一拳,直到哑巴过来拉住他,他才意识到狼已经死了。终于保住了性命,少年和哑巴长吸一口气,躺在两只狼的尸体间,一点也不想动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