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青联谊会㈡(2 / 2)

杨月和徐丽,还有张华三人也参与进来,这分担了李思明的不少工作。即便如此,李思明还是被搞得晕头转向:有的人在人多的时候就紧张,一张口就跑调;有的人站在台上如同木头人一样,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台风。李思明心里叹道:这导演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想当年自己边看晚会边骂,根本体会不到导演的艰难。其实这是李思明的要求太高,非要有高水准,音乐、布景、配舞都要好看,大家也不是专业演员,哪能达到他的要求。直到请来专业文艺人员来指导,才解决这个问题。

白天他有自己的工作,但他并不觉得这次演唱会不重要,相反地他还很重视。能为知青做这些事情,也是自己的心愿。也许只有知青更了解知青吧,当国家的力量还无法给予更有力的帮助的时候,那就献上自己的的微薄之力吧!

演唱会设在北大礼堂,这也是两位会长大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来的。一些人在他们的组织下,开始做一些准备,服装、道具、音响、门票的印制,样样都需要他们想办法,忙得焦头烂额。所以的人都满怀ji情的工作,而他们本身也许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而北京各高校的学生正翘首以待,人们纷纷打探着消息,有人已经开始打听什么地方能买着票。票价不贵,和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一样。但是物以稀为贵,演唱会的高尚目的不说,单就演唱会这种艺术形式在此时的京城,已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电视台也被吸引了来。当电视台的某位张姓处长亲自看过彩排现场的时候,意识到这台晚会的水准不错,如果录制下来,一定大受欢迎。两位会长大人看电视台来访,无比兴奋,都是喜欢出风头的人物。李思明却提出了意见:

“张处长,我们欢迎你们来拍。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李思明向两位会长打眼色。

“你说吧,有什么要求,只要我们能办到,决对没有问题。”张处长说道。

“这样吧,我们这次演唱会是义演,当年常香玉义演筹款给志愿军捐战斗机,我们虽然没有她的伟大,但是我们性质是一样的,也是个公益活动。你看,能否在贵台宣传一下,扩大一下影响力,这样我们也可以筹得更多的善款。”李思明说道。虽然电视机是稀有的高档耐用品,但是能利用一下还是要用一下的。

“你说的是广告吧?这个不太好办吧,这在全国没有先例啊。”张处长有点为难,他说的没错,只有到了1979年3月9日,上海电视台才播放中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参桂补酒”;同年的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张处长,我们这个不是商业广告,是公益广告,性质是不同的嘛。这样吧,你们就以普通新闻的形式播出,客观报道嘛,就说某某演出将在何地何时举行,举办的目的什么的。这样也算不上广告,这样可好?”李思明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中国虚假新闻的始作俑者。

“这样啊,我回去汇报一下,应该可以。”张处长说道。

“阿明,你鬼主意真多啊!”徐大帅和陈诚异口同声道,他们光顾着个人光辉形象了,没想道这里面还有这个门道。

“知道吗?这就是宣传。保证还未演,就先火起来。”李思明吹嘘道。

在紧张排练半月之后,在万众瞩目之中,这次名为“知青之夜”演唱会终于开始了。礼堂里座无虚席,过道上都挤满了人。这当中有下过乡和未下过乡的学生,有下过乡的工人,也有知青家属,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大家心里都既兴奋又紧张。

雄壮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让人回想起那ji情燃烧的岁月。诙谐的《偷鸡谣》让人在微笑中流下热泪。颇为贴近主题的布景让舞台更具人文魅力,匠心独具的灯光设计让看惯了千篇一律演出的观众大饱眼福。

林森是第一次这么正式上台演出,在当知青时,他曾是文艺队中的一员,但他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演唱过。努力的吸了几口气,平静一下心情。当他开口唱下去的时候,紧张的情绪一扫而空,他仿佛看见自己的过去,在黑土地中艰难向前,又仿佛看见困难知青家属在收到他们的帮助之时开心的眼泪。

没有动人的歌喉,但真挚的感情却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没有傲人的身材,但有最认真的专业表演精神。

演唱会取得了成功,唱到**时,观众随着演员一起高唱。两位会长今天出了风头,频频露面,感谢国家、感谢领导、感谢战友、感谢观众。他们还时不时的在台上念还在农村和边疆的知青发来的电报和知青来信,这也是李思明想到的,在前世看春节晚会,主持人一念电报他就上厕所,不过在这里倒是挺有用的。当宣布演出结束的时候,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在礼堂中长久地回荡。

两位会长工作挺细致的,他们启用了一个由公职人员、教师、知青和知青家属组成的监督组,负责所有的财务帐目,每一笔收入和花销的钱都公布出来,让观众不仅看了一场好的演出,还有了一种看得明白的感觉。

曲终人散,三人坐在舞台的地板上,今天累坏了。

“还有下次吗?”李思明问道。

“当然!”两位会长异口同声说道。虽然很累,但是却很兴奋。

“我可听说,你们向别人保证过:下不为例哦!”李思明笑道。

两位会长大人泄气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