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搞跨一个企业的N种方法一(2 / 2)

“这高衙内一类的人物,你算一个,我也算一个,啊智也算一个,咱们还怕过谁?

“我爸虽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可我姓徐,不姓高。你要是改醒高。我也不反对!“徐大帅笑着道,”这县官不如现管。咱可不能把事情

都做绝了!“

“没事。你尽管去做吧,我倒是不介意做回恶人!“李思明摇摇头道。”那位副局长,就是出头鸟,咱打地就是出头鸟!“

“那好吧。不过你要不要我给相关领导打个招呼?“徐大帅考虑得周全。

“随便吧!“李思明随口应道,并没放在心上。

不过这后遗症当天下午就出现了,有警察打着调查案情的旗号,出现在微星公司内。随意找人核查身份,搅的公司内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正

常工作秩序,特别是像梁山这样的人物,更是重中之重,弄的梁山想骂娘。找到了李思明。李思明才知道后果比他想的要要来的快。

也许是徐大帅打过招呼。秦主任很快地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了解情况。

“秦叔叔,这事跟您没关系吧?*安局的同志不是说了吗?这是治安大检查,跟您是两回事。您这是越权了!“李思明虽然心里很不爽,不过

对着位关心微星公司发展的秦主任还是很有好感的。

“这太不像话了。着不是尽捣乱吗?”秦主任一见到李思明就给事情定了性。

“秦叔叔啊。搞好一个公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诚实经营。可是要是搞垮一个公司却是有N种办法!”李思明苦笑道。

“这话怎么说?”秦主任道。“微星公司是我们深圳最大的外商投资公司,特区市委书记以下都很重视。”

那位李市长现在已经是李书记了。

“你知道,我通常是不管理公司的日常事物,今天我特意根小徐问了一下,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条。你想一想,上个月,特区政府相关部门

来视察指导工作有四次,深圳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来了五批次,还有外地来参观访问地有八次。其它地我们推了不知多少次,这些都是推不了的。我

们的徐副总裁整天就陪着这些来宾,哪还有时间抓管理搞建设嘛?“李思明道,”今天还遇到一个二棱子,来捣乱的!要是税务局天天来查税。海

关来查有没有走私,公商局天天来查执照,物价局天天来检查物价,供电所的一不小心地给我们停了电。自来水厂一不高兴就给断水,我们还活不

活了?”

“是、是!“秦主任很尴尬,”我一定会向上级反映情况。一定会秉公办理。还一个公道给微星公司。“

“秦叔叔,我正准备写一篇文章,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搞跨一个企业的N种方法》,我准备发表在我爱人单位的报纸上,要是不给等,我

就拿到深圳河那边去发表!“李思明说这话时,表情很玩味,一半是认真一半是威胁。

“小李,没那么严重吧。咱好商量!“秦主任道。

“秦叔叔,咱不是外人。“李思明道。”要是这样,我还怎么“大展宏图?”

李思明不提这个词还好,一提这个词,秦主任就变色了。

“那个刘副局长是新调来。对这里的情况不太了解,我保证其他同志绝没这样地!”秦主任道。

他说的也是实情,其他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微星公司的背景。也不会主动找麻烦。对于这样的人,李思明犯不找跟人家翻脸,大家相安无事,

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呢?

“深圳特区就特在一个政策上。这个政策不仅是硬件。还要有软件,就体现在政府服务上。咱不求政府帮多大的忙。别添乱就行。”李思明道

,“这不过分吧?要是咱偷税漏税或者投机倒把,违法犯罪地。那就另一回事了。可是这样的事发生了,咱也只能考虑一下是不是搬到珠海去?”

李思明只是说说而已。秦主任不相信李思明真得会将公司搬走,但他知道李思明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而已,惹毛了这位,后果恐怕很严重。但话说回来,微星公司一直以来就成立深圳地一面旗帜,从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来讲,都是标杆性的企业,这也可以说明为什

么会有那么多政府部门的来“参观指导”,这样地公司要是被“搞跨”了。全深圳人的脸往哪放?而且这影响太坏,要是曾家在香港商界的朋友们

知道了。到时候拿什么去吸引香港商人来投资?

想到此处,这位秦主任坐不住了。一口茶也没喝,连忙起身回市政府。

李思明今天一天就被这事给耽误了,想到次处,心里就更加不爽了,

回到家里,认认真真地坐在写字台上,构思着那篇大作。

“哟,本来以为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回家这么早。原来是改行当作家了。”杨月开玩笑道。

“作家?我哪敢抢了你的业余爱好?”李思明头也没回,伏案在桌上沙沙写着。

李思明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大张,这速度和水平让他也感到有些沾沾自喜,用一个成语形容来说,那叫“下笔如有神”,

“请杨大作家,不,杨大记者指正!”李思明将写完的大做交给杨月,谈后逗着儿子玩。

儿子一天天张大,从第一声妈妈,第一次学走路,没一次都贵给李思明带来欣喜,李思明看到了儿子。仿佛就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只是儿子有

些畏惧他,尤其是李思明经常拿他白嫩的小脸试试手感。

“把手拿开!”杨月手上的稿纸打了李思明一下。

“杨大记者,听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也号称民间的法官,正义的使者,不知道贵报有没有胆量发表?”李思明毫不吝啬的送上了一堆头衔。

“恩,针贬时弊。很有深度。”杨月先送上肯定,却转而道,“公开发表。恐怕很难!”

“杨大记者,作为一位优秀新闻工作者,要有责任心!”李思明道。

“要是写成内参就不一样了,对特区的改革开放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杨月看着李思明有些失望的表情,笑着道,“你放心,我会帮你的。”

“还是老婆好啊!”李思明放肆地哈哈大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