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买卖(2 / 2)

“石油,我对西伯利亚地油田感兴趣!”李思明沉声说道。

“啊……”阿廖沙目瞪口呆。

“不试试如何知道呢?打个比方,如果某个油田值五十亿美金,你能用三十亿美金购得。那么这节省的二十亿美金。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回扣!”李思明道。

“果然是大买卖!”阿廖沙咽了咽口水.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

“我听说美金在俄罗期就是硬通货,堪比黄金,我可以用美元交易.只要价码不太低.手段合理.买个油田.我想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如果达成交易。那么必须是联邦政府、内阁、国家议会,地方首脑和议会也要给我背书。为此我可以多付出一笔钱。“李思明如老神在在。

李思明说的“手段合理”.其实是相反的意思,在混乱的俄罗斯,要么有权。要么有钱.钱可以买到权。唯有有钱人才是大爷。而之所有要让那么多有权力地机构给他背书,是以防万一。要让合法性地依据做足。

这个机会很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李思明想趁火打劫,并且砸锅卖钱也是值得的。

“这是个大买卖。阿廖沙.我把这个发财的机会给了你,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想想看.一转手你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么好的事情可不是随处可见的哦!”李思明接着诱惑道。

“为什么是我?”阿廖沙问道。

“因为我只认识你这个俄罗斯人!”李思明道。

李思明的“险恶用心”.阿廖沙看得很明白。马克思的《资本论》上不是说过吗?只要是利润足够的高.即使上冒着上绞刑架地危险,也有人前赴后继。更何况.只要是用比那些新权贵们更高的价钱,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1992年初至1994的4月,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地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刀阔斧地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俄政府希望借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实际效果来看.“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反而使原本严峻地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造成了经济严重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最高通胀达到2500%。围绕改革的方式、成效、前景产生了广泛的争争.经历了多次探索和曲折.付出了惨重地代价.最终不仅实现了从“休克”到“治疗”的转吏而且找到了更为宝贵的财富——“普京道路”。

而在“休克疗法”这一阶段.俄罗期诞生了无数个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大亨.都是在权力之下的黑暗交易,自然资源被贱卖贱买,而围绕自然资源的政治斗争后来也是让人眼花缭乱。风险很大.但很值得一试。

“干!”阿廖沙端起一杯啤酒,咕嘟地一口喝下。

李思明的笑意更浓了。只是万一这个大买卖要是做成了.这钱从哪里出?

酒足饭饱和做着亿万富豪梦的阿廖沙送走,李思明和杨月手拉着手走北京的大街上。他们很久没有这样闲情逸致地在街上散步,他们似乎回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想起当年的甜蜜岁月。北京冬季的阳光悄悄地爬上西墙.给灰暗的墙面镀上了层金色,晒在人的身上暖意洋洋。两人在街上闲荡,没有公司里的烦心事.也没有儿子捣蛋.心情很不错.这让他们回想起结婚前的年代。

唯一让人不高兴的是,前后左右不远的地方保镖们都在紧张地盯着四周。这些保镖们都是乔小龙介绍来的退伍军人.并且经过专门的系统保安培训,据说都曾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卫士,顺带着曾智等人也沾了光。幸亏没有像香港电影里演的那样.一身黑西服戴墨镜.那样太拉风了,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阿明,你的钱不够多吗?”杨月问道.她对李思明抓住一切机会挣钱的想法很不以为然。

“钱是好东西啊,有谁愿意跟钱过不去?不缺钱,阿廖沙来中国干什么?不缺钱.我当年跑到美丽国干什么?”李思明振振有词。

“你已经是中国首富了,要那么钱干嘛?”杨月反问道,“你可不能学那些香港富豪.没事尽比富!”

“我可没那么低级趣味.我永远是无产阶级。要共产,有钱可以帮助一些人.当年老毛子也没少让咱中国人出血.我乘人之危,也算是给老祖宗报了仇。再说咱是用钱买,又不是带着枪炮去抡,咱是文明人,得按经济规律办事!”李思明乐呵呵地说道,“要是阿廖沙真有那么神通广大,我还担心自己没钱买呢!”

“原来你只是说说而已?”杨月不信.“这个俄罗斯人也就是一个小老板.我不信他有那么大能耐!”

“不试试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只要敢想敢做.没什么办不到的。如果真是做成了这一买卖.我就是砸锅卖钱也要干上一笔!”李思明道:“有更多的钱,我可以多建一些小学校.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前些日子去山东沂蒙.受教育了?”杨月嘻嘻笑着道。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是我一贯的宗旨嘛!”李思明笑着道。

不知道是真有利可图,还是李思明说得太有诱惑力.俄罗斯商人阿廖沙很快将手中的货脱手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俄罗斯远东新晋大亨.跑到了莫斯科.削尖了脑袋往权贵的***里钻。

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让这位前苏联中校仿佛年轻了二十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