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0章 肆意侮辱(上)(2 / 2)

五胡烽火录 赤虎 4041 字 2019-10-05

“赫”高翼扬鞭大喊。。

这次,摸清了门道的高句丽兵与三山兵步调一致地响应:“赫!赫!赫!”

坡下的库莫奚人对三山士兵的记忆,还停留在他们可以肆意表演,给予侮辱的阶段,此刻,坡上的大肆喧嚣激怒了他们,数名勇士带着怒气冲冲的表情,催马上前,深吸一口,准备大声责骂。

“射击!”高翼冷酷地下令:“现在,轮到我们发言了。”

500张弓发出整齐地一声“嗡”,箭镞像下雹子一样在坡下洒落,溅起一片紫色的尘霭,那是混合了泥土与鲜血的效果,一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过后,战场一片静寂,唯余“呼呼”咽气声,肉体轻微的抽筋声。。

少顷,坡上的士兵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欢呼。“赫,赫赫”,士兵们敲击着盾牌,发出响亮的喊声。

都是贯穿伤,长长的箭矢穿透了毫无护甲的库莫奚人,有数根长箭甚至穿透库莫奚人身体,扎入战马腹中,连人带马一块钉在地上。

箭很长,一米五的弓张满了,需要90厘米的长箭才能相配。这种长度相当于一把斩马剑长度。500支羽箭照顾这七八个狂妄者,久经训练的弓兵近距离射击,几乎没浪费箭矢,敢上前责问的莽汉,每人身上都扎了数十支箭,几乎在瞬间就使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气,没留给他们过渡痛苦。<首发>。

“嘶……”道麟的吸气声清晰可见:“好厉害的箭啊!”

“一般般了”,高翼脸上无喜无悲:“训练他们太花时间,这是一支昂贵的兵种,伤一人都让我心痛。下一步,我准备制造一批……”

“嗷——”坡下的库莫奚人发出狼一般的长啸,没有任何人下令,他们嚎叫着,催马向坡上冲来。

ps:在这里,我要真诚的感谢那些提问以及帮我解答的读者。因为我时间有限,所以,不能一一解答,望谅解!

回答一下读者的疑问:

有读者“zjh”询问:“3分钟骑兵才跑1里半?若那时候1里为500米的话,1里半为750米(长弓射程可能没有这么远吧),3分钟为180秒,一秒才4米。<首发>。你知道现在赛马的速度记录吗?1000米在1分钟左右,就算那时候的马慢一半,750米也不会超过1分半钟。阁下的数据从哪来的?”

读者广陵散已经部分回答了他的问题:“zjh,你仔细求证的精神值得赞同,但计算有误,首先当时的马不能跟赛马比,就算只有现代赛马1/2的速度,也就是每分钟500米,如果再加上马上配了盔甲的骑兵,500米再打点折。当然3分钟跑750米有些过分,但两分钟应该得要吧。”

首先,我要感谢读者“zjh”的认真,感谢你这么认真地读了我的书。<首发>。书中战马三分钟跑了一公里半,这是仔细计算过的。

其实,现代赛马的最高速度不是每分钟1000米,纯血的阿拉伯马跑1000米只有40多秒,但是,蒙古马从来没有跑过这个速度,甚至连这个速度的一半都达不到。因为蒙古马不是以速度而擅长的,蒙古马的优势在于对艰苦环境的忍耐力。

其次,在晋代尚未出现高桥马鞍,按照出土的晋代高句丽马镫及马鞍测算,当时北方中国的鞍具并不是很好,马镫只是单侧的。在这种情况下,让战马全速奔驰,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最近亚运会的马术比赛,一名韩国选手在配有先进鞍具、先进马镫的情况下坠马身亡。

再次,赛马使用的都是身材瘦小的骑师,成年人在全副武装下骑普通马,战场又不会像赛马道一般平坦,马的奔驰速度肯定要比赛马的速度大大降低,降低多少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古马在这种情况下,一分钟跑不了500米。

最后,骑兵冲击是要讲究攻击队形的。战马体积庞大,如果后队跟得太近,前队战马一旦跌到,就会堵塞攻击路线,影响后续攻击波次,甚至让后续骑兵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因此,在骑兵攻击时有个整理攻击队形的过程:最先,骑兵队是慢跑,在慢跑中组成几排横队,相互间拉开距离,每排横队就是一个攻击波次;然后,骑兵队开始缓跑,这是最后的整队;然后是快跑奔驰,这是调动士气,做好攻击准备;最后,是全力冲刺,在战马速度达到最高点时发动攻击。

综合以上四种因素,再参照中世纪法国轻骑兵与英国长弓兵战斗的数据,我得出了这个最保守的结论:即便是库莫奚的骑兵攻击省略最后一个步骤,成单排攻击队形;即使库莫奚人骑的都是蒙古种赛马,他们三分钟也冲不过750米。

所以,所谓“临敌不过三发”,是青铜器时代的兵书闹得笑话。

此外,500长弓兵战胜数万骑兵的战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300名威尔士长弓兵,曾在一个山丘上面对2万法兰西重装骑兵的攻击,却把这2万重骑全部送入地狱。

那2万重骑兵甚至无一人冲近山脚下200米范围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