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杀声震天(上)(2 / 2)

五胡烽火录 赤虎 3282 字 2019-10-05

黄朝宗说到了这儿,叹了口气,摇摇头。高翼接过他的话头,继续说:“但这儿堡关一左一右有两座码头,除非燕军有强大的水军,否则别想困住我。。”

黄朝宗附和的点点头,好奇地问:“那么,殿下是想坚守此堡,在对峙中消磨燕军士气,伺机一鼓而下?”

高翼摇摇头:“不,这场战斗应该是场速决战,燕军耗不起,我也耗不起。商路断一天,我要损失多少钱?此外,我的船队正在转运流民,如果任由燕军堵在我的家门口,时间拖得越长,我这里人心越不稳,所以,我必须快速干净彻底的消灭他们才能稳定人心。”

黄朝宗一皱眉头,问:“若燕军执意围而不攻,如何?”

高翼笑而不答。[www.69zw.com首发]。黄朝宗略一沉吟,恍然大悟。“巍霸山城!”他喊道。

果如高翼所料,南岭关下的战斗以一种类似静坐战争晃晃悠悠的度过了三天。这三天里,慕容宜每天都把半数骑兵拉出阵外列队,冲着南岭关上的守军耀武扬威。

第三天,则干脆在关下操练起人马来,燕军士兵们你来我往的表演着骑射技术,看得关上的高翼胃口大开。

“演得好!”高翼击节赞赏。<首发>。他喊过一名大嗓门的士兵,低声吩咐几句,便在这第三天傍晚南岭关上首次打破这冷峻的沉默。

那士兵用粗大的嗓门对着燕军士兵喉道:“汉王有旨:演得不错,有赏,赏金币五枚,暂且记帐。明日一早记得早早登场表演,汉王发话了,明日要还演得好,加赏五枚金币。”

关外,慕容宜鼻子快气歪了——和着那小子把我们当戏子了,还要求早早明日登场,#&@……你就等着吧。等你胡子白了,我也不演。

戏子的说法正是诞生于晋代。<首发>。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戏中演员头戴野兽面具,表演民间歌舞。戏中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就是两个相抵角力,以强弱定胜负,故称“角抵戏”。

而后,两人相抵角力的表演单独出去,便成了后世的相扑、摔跤。这一习俗直道宋代尤存,后来,蒙古人进入中原,开始种族灭绝式的“融合”汉民族,此后,汉民族的上古礼节、习俗基本被“融合”掉了,故此史学家常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倒是在日韩尚保留一部分中国古礼、古俗、古文化,比如相扑、能剧等等。

汉武帝打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导致西域胡人相继朝贡。史书记载,此后胡人曾进贡过两个杂技班子,自此,印度杂技传入中国,“角抵戏”中开始出现了杂技、魔术、音乐、舞蹈表演。这时,“角抵戏”有了“百戏”的名称。

“百戏”这个词是印度古梵语“巴戏” 的谐音,原意为“有趣的玩意儿”,后引伸为诡技、花招、蒙骗……(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曾记载过一次宫廷印度杂技表演,有吞刀,吐火,弄蛇等杂技节目。)

此汉以后,“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包罗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节目,兼容并取,合为一体,同时,开始出现略带情节的原始戏剧剧目。当然,其中必有人兽相抵,人人相抵角力的保留项目。

到了三国时代,罗马(埃及)商人秦论曾给孙权进贡过侏儒杂技团,晋代以后,罗马商人更频繁地出没于中国,佛教涌入,各种文化交融,带有情节的“百戏”娱乐之风进入民间,表演者开始称为“戏子”。但这是个贬义的名词,因为在当时,戏子的身份很低贱。

慕容宜怒气冲冲返回了营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