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2 / 2)

列强代理人 破名 6144 字 2019-10-05

这人进屋落座之后,李明峰问到:“兄台如何称呼啊。”

这人连忙站了起来,迅速摆手道:“大人莫要如此称呼小的。小的名叫龙二,本是常胜军中的士卒,但是身子不够硬朗,在改组的时候被刷了下来。亏得大人恩典,赏了口饭吃,让小的继续做探子。”

“哦,是常胜军出来的啊!”李明峰点了点头,示意龙二坐下,然后继续说到:“常胜军出来的好,本官颇为信任啊。本官也不看这个情报了,还是你直接介绍一下这几个人吧!”

“是!”龙二恭谨的说:“这八人被封为赞镶政务八大臣,不解内情的都将他八人划归到一体,但哪知实际上他们八个也是各有派系的。”

“哦?愿闻其详。”李明峰感兴趣的说到。

这龙二是情报组北京分部的负责人,对这些王公的情报十分了解。。听到李明峰问,龙二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这位八大臣,分别是领侍卫内大臣、怡亲王载垣;领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一等诚嘉毅勇公景寿。另外四人是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这四个都是军机大臣。

咸丰帝命此八人辅政,也是颇有算计的。其中为首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都是皇族,算是代表了爱新觉罗氏辅佐新皇。

杜翰和景寿是受到咸丰帝的信任,而破格赐予的辅政大臣的身份。杜翰的父亲是杜受田,此人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名臣,也是咸丰的老师,所以杜翰是受了父亲的遗泽才得以进入军机,咸丰帝驾崩之后更是成为了辅政大臣。景寿虽然无权无势,但是他乃是咸丰帝的妹夫,算是皇亲国戚,也凭借特殊的身份成了辅政大臣。

穆荫、匡源、焦佑瀛三人都是军机大臣,也兼着六部尚书,他三人在辅政大臣中代表了实权派。其中的匡源和焦佑瀛还都是汉人,咸丰此举意在安抚汉臣,以减轻满汉矛盾。。

龙二给李明峰介绍到,这八大臣中,真正掌握权力的是载垣、端华和肃顺三人,其余的不足为虑。

载垣、端华和肃顺都是领侍卫内大臣,手握重兵,权势滔天。载垣和端华更是铁帽子亲王,如今又奉了遗诏为赞镶政务王大臣,所无论是在名头上,还是实权上,都算的上大清真正的顶梁柱。

“我知道领侍卫内大臣乃是正一品,比总督、尚书都要高一截,可是这领侍卫内大臣到底是管理什么的?”李明峰问到。

听了这话,龙二不禁一愣,他万没想到已经做到提督官职的李明峰,竟然连领侍卫内大臣管理什么都不知道。

呆了半响,看李明峰不似作伪,龙二只好说到:“回大人,咱大清朝正一品的武官常设的只有这领侍卫内大臣一职。按律,由上三旗每旗出二人担任,总共六人,负责管理禁军侍卫、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其他护驾的兵马。”

看到李明峰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之后,龙二继续说到:“如今挂着领侍卫内大臣衔的只有五人罢了,除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还有恭亲王奕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两人。。”

听了这话,李明峰心中不禁惊叹,这载垣、端华、肃顺竟然能和僧王与恭王平起平坐,果然是权势滔天!在惊叹的同时,李明峰心中又是一动。

“既然肃顺等人如此大的权势,那将来投奔他们也未必不可,看来,未来的路还不一定怎么样呢。”李明峰暗暗想到。

想到这,李明峰不禁脱口问到:“龙二,要你看,如果本官要投奔某一个人的话,应该投奔哪个好呢?”

龙二窘迫的说到:“大人说笑了,小的哪敢胡说。”

“无妨的,你姑且一说,我也就姑且一听。这样吧,你就帮着分析一下肃顺、恭亲王这两人吧。”

龙二说到:“既然如此,那小的就斗胆说几句了。先说恭亲王,外界都称恭王爷是贤王,小的看也确实如此。如果大人投奔于他,恭王爷必定会待如上宾。但是,大人要想成为恭王爷的心腹,却是难上加难,因为恭王爷更喜欢任用满蒙大员。。”

李明峰不禁暗自点头,事实确实如此,虽然李明峰多次表示出了投效的意思,恭亲王也表示了拉拢,但是在关键事情上,在核心的问题上,奕都将李明峰排除在外,不让他参与。

“那肃顺呢?”李明峰问到。

龙二听到李明峰问,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先给李明峰讲了一下肃顺的经历。

话说,肃顺与同受顾命的郑亲王端华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当年,老郑亲王,也就是端华与肃顺的父亲,在一次回府的路上,看到一个女子,长的十分漂亮,因此就动了心。

回府之后,老郑亲王派手下去打听此女的身份,结果得到的回报却是此女刚刚和人订了婚。老郑亲王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就采用了一系列的不光彩手段,将那女子弄的家破人亡,最后他以救世主的姿态接纳了这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肃顺的母亲。

子以母贵,肃顺的母亲是个没有任何名分的汉人,也就导致了肃顺从小就受尽了歧视。逆境之中出人才,肃顺虽然没有像他的哥哥端华那样继承了王位,但是经过多年钻营,肃顺竟然也爬到了大清的最高领导层。直到咸丰驾崩,肃顺竟然成了顾命大臣,其势隐隐然压住了载垣和端华这两个铁帽子王!

“要让小的说,这大清朝,有能力的仅有两人罢了。一个便是恭王,另一个就是肃中堂!”龙二感慨的说到:“但是,两人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恭王爷待人谦恭,遇事谨慎。而肃中堂可能是小时受尽磨难所致,性格颇为桀骜。但是桀骜的同时,肃中堂用人颇为大胆,颇有古之贤相之风。”

“用人颇为大胆?”李明峰对这个评价十分感兴趣。

“是的!”龙二说到:“长毛造反之后,各地团练兴起,导致地方上有许多汉人都拥有了兵权。当时朝中诸大臣都建议禁止汉人官员掌兵权,但是唯独肃顺力主重用汉人。后来肃顺的建议被咸丰帝采纳,汉人将领这才得以出头。”

“恩,不歧视汉人,这点倒是不错。”李明峰点头说到。

“若不是肃中堂在朝中多次担保的话,哪有如今曾国藩、骆秉章等人的兵权?即使是开明如恭亲王,也对重用汉臣一事颇有顾忌。”龙二感慨的说到。

龙二介绍完恭亲王和肃顺的性情之后,又讲了几件八大臣的趣事,这才告辞离开。

送走龙二,李明峰独自在驿馆中静坐。

“看来以前我错的离谱啊。”李明峰心中暗想:“以前我之所以想加入到恭亲王的阵营中,是我预测到未来一定是恭亲王胜利,所以才做的这个决定。但是有了我这个变数,那恭亲王还能必胜吗?如果不考虑必胜的因素,那我到底是应该站到那边呢?”

以前,李明峰一直把自己当成身处历史之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李明峰终于惊觉,原来,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历史也就可以改变了。想通了这一点,李明峰忽然就觉得整个世界海阔天空了。

八大臣未必会倒!两宫太后未必会垂帘听政!

想到这,李明峰不禁面露微笑,看来,事情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ps:推荐历史频道的《商海经》,书号,26662。子非鱼83的《天下之逐鹿中原》,书号,26449。两本书都过三十万字了,可以杀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