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得罪一批人(2 / 2)

列强代理人 破名 6250 字 2019-10-05

“李大人,起年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不是认得几个字就能起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贾桢轻轻的摇着头,微笑着说道。

在他看来,李明峰此举纯粹是自取其辱,看来这个新任的直隶总督,还是太过鲁莽,果然是军汉出身。

“李大人一片忠心,众位大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慈禧太后说道。。

慈禧太后知道,李明峰是不会蠢到自取其辱的。他既然敢出来提自己的看法,肯定是有几分把握。慈禧暗想,没准这个李明峰早就在私底下让他的幕僚给做足了功课,现在正好到朝堂之上卖弄。

慈安太后听了慈禧的话,不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道:“妹妹所言极是!李卿家,你继续说吧!”

慈安暗想:“李明峰对我有救命之恩,众臣可以瞧不起他,但是我却不能这样。妹妹都能在关键时刻表明态度,支持李明峰说话。那我又岂能落后?”

李明峰看到两宫太后都出言支持他,此刻也来了劲头,连忙说道:“臣刚才也是灵机一动,暗想既然两宫太后要垂帘听政,咱们不如将年号定为‘同治’。同治之意就是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当然,其中也有两宫皇太后和圣上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

“嗤!”一人轻蔑的笑了出来。

李明峰转头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倭仁。。这倭仁六十左右的年纪,胡子花白,此刻正是满脸的鄙夷。

“这也太过直白了!李大人还是回去请个翰林做老师,苦读二十年诗书,然后再上朝议年号吧!”倭仁道。

倭仁此言虽然尖刻,但是祁隽藻、李鸿藻等“清流派”却颇为赞同,在他们看来,李明峰的年号,太没“技术含量”了,简直是在羞辱这些饱学的进士、翰林。

慈禧太后说道:“倭中堂怎么这么刻薄,要哀家说,这年号确实不错!不但是哀家姐妹和皇帝同治天下,而且还可以解释为帝后和两位议政王同治天下。这年号含义颇深,虽然并未引经据典,但是却也算得上符合时局了。”

慈禧又增加了一条解释,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暗暗点头,也觉得这个年号确实不错。

“不引经据典怎么能行了?这年号历来都是饱学鸿儒所献,咱们总不能用一个白丁的献的年号吧!”倭仁焦急的说道。

倭仁话音刚落,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等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李明峰听到这几个老家伙不评价他的年号优劣,而是攻击他的“没学问”,不禁大怒:“白丁又如何?难道白丁献的年号就不能用吗?本官是没中过举,但那是因为本官不屑于参加科举!进士?翰林?给老子做老子都不做!”

李明峰声调极高,将心中的愤怒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样,也将那几个老学究气的胡子直翘,嘴角直抖。。

工部尚书倭仁气的用手指着李明峰,颤抖的道:“你!你!好张狂!”

没等李明峰反击,有一人就站了出来道:“倭中堂息怒,李大人所言虽然有几分张狂,但是却也有些道理。咱们大清律例哪条规定了不许没中过举的官员提出年号了?”

李明峰转头一瞧,发觉此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着三品武官的官服,看样子应该是满蒙亲贵,否则在这个年纪,汉人是断然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

“荣禄!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出声呵斥的正是恭王党的重要成员——副都统胜保。

荣禄?李明峰听到这个名字心头一跳。这荣禄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是慈禧的重要心腹,参与了镇压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现在的荣禄还没成气候,老李还不把他放在心上。

但是,他为何要替自己说话呢?李明峰心中暗想,看来回去还是要问问杜翰和焦佑瀛。

荣禄和胜保、文祥、桂良同为瓜尔佳氏,虽然关系比较远,但是怎么说也算远亲。今天桂良请了病假,文祥被圈禁府中,朝堂上只有胜保一个瓜尔佳氏的长辈。所以,当他看到荣禄胆敢顶撞倭仁,胜保就赶忙出声呵斥,免得让荣禄得罪上一个不好惹的大人物。

胜保刚刚喝止了荣禄,但却又有其他大臣出班力挺李明峰。

“倭中堂单以出身就否决了李大人的提议,下官也不敢认同!”

李明峰掉头一瞧,发觉是一个二品的外官出言支持他。

随着这人的表态,又有不少大臣都纷纷出班谴责倭仁的做法。片刻之后,倭仁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数十个官员都在谴责他,给这老家伙气的脸色发白。

李明峰看了一会,终于明白了个大概。原来这些力挺他的都是捐官!

清朝自从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开始,大开捐官之门,到了今日,朝堂之上捐纳的官吏已经和正途科举出身的官员数量相差无几。

虽然人数上已经和正途官员相同了,但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向来瞧不起捐官,处处为难他们,甚至在排班上朝的时候也只许他们站在最后。

这些捐官早期还都是那种纯粹的有钱没学问的人,所以这口气也忍了。

但是自从咸丰朝以后,长毛造反,不少地方大豪都组建团练,抗击长毛。这些地方大豪为了合法带兵,也都捐了官职。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捐官,实际上已经有不少都是颇具实力的大员,这些人早就不想继续忍受正途出身的清流官员的欺压。

虽然有心反抗,但是他们却都不敢和这些位居一品大位的中堂们发生直接冲突。

今天李明峰和倭仁的冲突,正好给了这些捐官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反击清流,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抗争。反正到时候这些中堂,只会记恨“非正途出身”的代表人物李明峰,他们自己呢,只需在后面摇旗呐喊就好了。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群臣纷纷出言赞扬李明峰起的年号通俗易通,符合时政,实为一等一的好年号。

随着捐官的反击,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对清流早就讨厌至极的王爷、贝勒、武将也加入到了讨伐清流派的阵营中。一时之间,支持“同治”这个年号的大臣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好!好!好!现在不学无术的白丁竟然敢指责起饱学鸿儒来了!好!”倭仁被气的浑身发抖,不知所言。

贾桢看到清流众人都有恼羞成怒的趋势,赶忙出言道:“众位大人,不必在此事上过于争持,老朽觉得同治二字并无不可!”

贾桢一边说,一边偷偷的给几个清流大佬使眼色,示意他们暂且忍耐。

贾桢也是正途出身,众清流派人士看到他出面调节,虽然有些不忿,但是却不好驳他面子,只能是忍怒退下。虽然怒气暂时压住,但是倭仁等人却都对李明峰怒目而视,看来这梁子是结下了。

李明峰看着愤愤不平的众清流,心中暗道:“这是何苦?老子就是提出个意见罢了,哪知却得罪了这么多人?这把可不划算了,为了出风头,竟然惹怒了好几个尚书、侍郎。”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