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 阿古柏的悲惨童年(2 / 2)

列强代理人 破名 6075 字 2019-10-05

其实不仅仅是今天的事情,李明峰在嘉峪关住了三四个月,和黄宗林接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这厮都对李明峰不够尊敬,有些颐指气使的样子。弄得老李心头火气,但是此人又没有把柄落在自己手里,所以老李只能暂时忍耐,寻找机会再修理他。

但是今天老李实在是忍不住了,反正此人也是个败将,现在相当于是戴罪立功,老李给他点惩罚也算情理之中的事情,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黄宗林听了这话,可有些慌了,连忙道:“末将可没做错什么。”

李明峰还是十分悠闲的说道:“恩,没做错什么,本官就是看你不顺眼。本官也不杀你,你别怕,来人啊!”

李明峰身后的亲兵道:“在!”

李明峰道:“摘去他的顶戴,剥去他的官服,让这厮到阵前当一小卒。”

看着众亲兵上前执行命令,李明峰望着黄宗林道:“若是你命大,此战之后可以降为副将录用,若是你运气不好,本官也会按总兵的待遇给你家人抚恤的。。”

黄宗林此刻岂能不怒,就因为一句稍微不敬的话就要丢了官,哪有这个道理,气的他怒吼道:“李明峰!你这是滥用大权!”

李明峰故作惊讶的道:“恩?还敢直呼本官姓名?那你即便捡了一条小命回来,本官也就只能给你一个都司做了!”

此时没等黄宗林再张口,亲兵们就已经将他架出去了。

处理完黄宗林之后,李明峰又道:“以后黄宗林的部队就归柳大海调遣!”

柳大海听了这话,连忙出来说道:“末将官职太低,新疆军有两万多人,末将恐怕难以服众,常胜军诸君都是总兵老爷,要比末将合适的多。而且末将能力有限,管理不了大军啊,还望太师三思!”

对于柳大海这样的人来说,管理的军队多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正他是当的朝廷的官,手底下无论是三千人还是三万人,都是朝廷的军队,不是他自己的势力。。

而且兵力多,矛盾就多,任务压力也大。稍有不甚,就是个掉脑袋的罪过。柳大海宁愿老老实实的管理他的三千多人马,柳大海知道,李明峰绝不会调这三千多人马上战场的,老李只会留他守嘉峪关。这样就安全很多,等到新疆战役胜利之后,他没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也能再进一步,当个参将了。

但是要是接手了黄宗林的部队以后,将来万一上了战场吃了败仗,那他连小命都未必能保住了,更别提顶戴了。

李明峰不以为然的说道:“新疆军主要就是配合李明成押运粮草,没什么能否胜任之说。至于官职吗,恩,朝廷允许我任命三品官以下的官职,从现在起,你就是参将了。等到新疆平定之后,本官保举你做副将。”

柳大海闻言,立刻归附余地,高声道:“谢太师大恩!”

押运粮草可就安全多了,能够安全的越级升职,这种诱惑简直太大了。绕是柳大海为官多年,仍然激动不已。

李明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朗声道:“明日早上咱们就点起大军,去会一会这个阿古柏!刘铭传,你带本部一万人马当先锋;李秀成、司马平你俩带本部人马做左翼、右翼护卫在两侧,宋庆、蔡宜群、韦志俊你们三人带人马随我充任中军!”

众将齐曰:“是!”

李明峰又道:“李明成,柳大海,你俩带兵守卫嘉峪关并且押运粮草弹药,万不可出一点差池!”

两人齐声应道:“是!”

嘉峪关可是返回中原的唯一途径,要是被阿古柏偷偷摸摸的给攻占了,李明峰可就被困在新疆了。。所以老李很重视嘉峪关的守卫工作。不过,雄伟至极的嘉峪关有近三万人马镇守,阿古柏要想偷袭,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李明峰只是例行叮嘱罢了。

安排完毕,李明峰先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马上就要开始大规模长期作战了,能休息的时间不多了。

ps:说一下陕甘回民暴乱的事情。有些读者可能不理解,为什么陕甘回民专门杀汉人呢。这其实是和清代的民族政策有关的。清代虽然没有像元代一样,把人明确的分成几等,但是在施政的过程中,却隐隐的包含着等级观念。

最高等的,自然就是满族人了,朝中六部,每部都设两个尚书,满人一个汉人一个,满人为首,汉人为辅,这样就能保证国家的政权掌握在满人的手中。

在满族人之下,就是蒙古人,因为蒙古人是满人入关的盟友,所以蒙古人在清代占有很重要的政治地位,满蒙之间通婚现象也比较多。

再其次就是汉人,汉人就不必说了,因为人口多,谁也无法忽视汉人的基础作用。所以自从满清入关以后,汉人逐渐的进入到了统治阶层,参与了国家的治理,而汉人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到咸丰年间,平定太平天国的主力就是汉人,这时候汉人的地位已经达到了蒙古人的级别,成了朝廷拉拢、合作的对象。

再往下,就是回民、藏人。这两种人,被看做是蛮夷之辈,不通礼法的种族。所以清代的种族级别实际上是这样的——满、蒙、汉、回、藏。

藏族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当时那里基本没有其他民族的人,所以不存在民族矛盾问题。而蒙古人也居住在内外蒙古,满人主要居住在北京和辽东,这样他们和别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比较少。

而陕甘地区,是回民和汉人杂处的一块地区,两方人数都不少,容易引发民族矛盾。因为地方官员大部分都是汉人,所以在处理地方事务的时候,往往都是偏袒汉人的。而且这种偏袒,也是得到朝廷默许和认可的,这也算是国家的民族政策了。

比如同样的犯罪案件,汉人犯法和回人犯法处罚就不同,回民受到的处罚要比汉人严重的多。假如一个汉人和一个回人要是打起架来,送到衙门之后,肯定是回人要被打几十板子,然后汉人就给放了。

这样年深日久的,被歧视的回人逐渐的就积累起了对汉人的怨恨。到咸丰末将天下大乱的时候,回民也终于忍受不住而发动了暴乱。不过,这可不是什么起义,因为参加这个暴乱的回民可没有想过推翻清政府,也没想过要组建自己的政权。这次暴乱就是针对汉人的,他们就是要杀光汉人。

此事孰是孰非都不好说,不过从汉人角度来讲,肯定是憎恨回民的,但是回民也有自己的难处。这也就是种族歧视的后果,所以现在来看,国家大力推行的种族平等策略还是很重要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