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2)

李诵本来还考虑要不要保一下薛盈珍,毕竟他最初的打算是用薛盈珍牵制俱文珍,现在好了,不用考虑了。。于是命俱文珍等人起来,挥一挥手,当下宫内侍卫上来,把薛盈珍拖了下去。薛盈珍兀自大喊大骂,声音凄厉无比。边上刘光琦、杨志廉、孙荣义等站起来,都知道薛盈珍此去必死无疑,不免兔死狐悲,心里凉飕飕的。而俱文珍却戴上帽子,一脸得意。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正当薛盈珍鼓动李诵查办韩愈时,宫外突然传来了连绵不绝的警鼓之声,这警鼓是太宗时的名臣马周所设,马周为了长安能够维持更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在长安城中的主干道上设立了许多警鼓,如遇上特殊情况,就命人击鼓为信。。这么多的警鼓响起,必然有大事发生,于是李诵当即命令苟胜去探探出了什么事,苟胜才去不多一会,本已经离去俱文珍却回来了,看都不看薛盈珍一眼,就躬身对李诵说道:“陛下,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有急事觐见。。”当下众人一愣,金吾卫主管长安卫戍,范希朝有急事觐见,难道真出了什么大事吗?李诵忙下令宣范希朝。

不多时,一位白胡子的老将军顶盔贯甲急匆匆地走了来,此人就是范希朝,现官右金吾卫大将军。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早年投从邠宁节度使韩游瓌任别将,在四镇之乱中,积战功不断迁升至御史中丞,收复长安后范希朝被安置在神策军中任职。。韩游瓌于贞元四年死去,其部将特联名上书请求调迁范希朝继任邠宁节度使。德宗准其奏。但范希朝推荐张献甫代替自己。对此,德宗不仅赞同,并下诏嘉赏。后德宗又任命范希朝为振武节度使,并加检校礼部尚书。贞元末年,范希朝年岁已高,不断上表请求还朝。节度使权重,专断一方,很多人贪恋此位,不愿离去,范希朝主动要求去任还朝,使德宗非常高兴,于是召范希朝还朝,拜检校右仆射,兼金吾卫大将军。李诵即位后,知道范希朝是一代名将,又忠心耿耿,永贞革新时王叔文也曾偏重范希朝,就让他担任原职。将自己的安全交到了他手里。

范希朝果然带来了不好的消息:长安城里有人造反了!

此言一出,连正跪在地上的薛盈珍都猛地直起身来,李诵更是奇怪: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一年长安有人造反啊?

这种国家大事当然不能在太液池这种休闲的地方商议,于是李诵就下令移驾两仪殿,并命人速去请当值的宰相,并召其他宰相及尚书侍郎将军等重臣速来宫中议事。还未到到两仪殿,当值的宰相郑珣瑜就到了,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

接着,其他宰相以及部分尚书侍郎们也急匆匆地赶到了,李诵宣宰相们进来。然后范希朝开始了讲述。

范希朝的讲述让原本梦想借此机会再往上爬挤掉俱文珍的薛盈珍从幻想的顶峰一直跌落到冰冷的谷底。因为范希朝所说的反叛的地点,正是关押他儿子的万年县衙。所说的反叛者,正是他的家人。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